首页>检索页>当前

长三角家校合作角色重塑

发布时间:2019-05-30 作者:本报记者 杨咏梅 来源:中国教育报

“对一个人终身发展而言,学校教育是一时的,家庭教育是一世的。”“家庭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的前提,是读懂孩子的成长需求。”“长三角家校合作研究与指导联盟要实抓重点推动全局、上下联动相互借鉴,研究真问题、发现真办法、看到真效果,驱动长三角各地家校合作水平整体提升。”在日前于南京举行的长三角家校合作分享会上,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与会专家围绕家校合作的国际经验和全国经验,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给出了长三角的答案。

去年6月,首届长三角家校合作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四省一市的22个家校合作研究与指导机构宣布成立“长三角家校合作研究与指导联盟”,秉持“共建、共研、共享、共赢”的发展宗旨,共同推动长三角各地区家校合作的发展。今年的论坛,特级教师李镇西演讲时播放的一张照片上,“血脉虽不相连,心灵永远相通”的条幅,是李镇西退休前最后一课上学生的心声,很像长三角家校合作生机盎然的美好愿景,但长三角家校合作的专业路径尚待清晰。

孩子 需要老师和父母读懂成长需求

针对近年来不断刷屏的学生自杀案例,北京师范大学儿童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教授提醒教育者,要反思我们是否认识教育对象,是否了解孩子的关系需求、胜任需求和自主需求。“每次一出现青少年心理健康事件,媒体就呼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但如果不解决根源,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日常生活得不到改变,累死心理老师也没有用,极端事件还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边玉芳分析了两类孩子,一种是家长比较容易忽略的好孩子、乖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她认为存在一种“好孩子现象”。去年边玉芳担任了一档亲子教育节目《超能幼稚园》的策划指导,其中的朵朵就是一个被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她的人际关系非常被动,不会打破规则,不能接受失败,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运动会只要可能失败的项目就决不参加,样样都要第一,“这样的孩子未来就有可能是发生心理问题的潜在人群”。

还有一种令家长头痛的是沉迷网络、沉迷手机的孩子。“中国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全世界使用网络较高的国家之一,但却是孩子网络沉迷比例较高的国家之一,因为孩子们把网络和手机当成玩具而不是工具,因为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单调,缺少玩伴,碰到不如意的事首选到网络去疏解。况且网络确实好玩,满足了孩子的成长需求,网络公司比父母、老师、专家更懂孩子的心理,游戏的设计就是不断提供成功的体验,这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难以体会到的。”

边玉芳引用中科院陆林院士的研究(游戏成瘾、色情成瘾、信息收集等各种成瘾行为,主要原因在于孩子没有目标感或目标不清晰)指出,如果父母一味教育孩子要听话、要好好学习,而忽视孩子成长的三个基本需求,孩子一旦受挫就会迷茫,不知如何应对,就会选择沉迷网络来逃避挑战。

说到家长要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李镇西用许多步履蹒跚的爷爷奶奶一接孩子放学就接过书包这个细节,建议溺爱型家长从不帮孩子拎书包开始改变。“尤其值得警醒的是只注重孩子外在表现、忽略孩子内心的隔膜型家庭教育,朝夕相处却不能走进孩子心里,缺乏平等而有效的心灵沟通。”1988年李镇西调研一个16岁女中学生的自杀事件,发现孩子太多苦闷得不到排解,太多问题得不到解答,是精神窒息而死。后来《北京青年报》刊登了一个中学生的读后感,呼吁老师家长不要把学生当作受教育的机器,当他们在黑暗中感到孤寂、在拥挤的人群中感到恐慌之时,请不要拿硬邦邦的正确道理套他们,不要幻想只要让他们明辨是非就是万事大吉……

父母 需要切实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

“衡量教育的进步,不仅看我们的学生在国际测试中的成绩,还要看学校、社会、家庭的合作共育开展得怎么样,在终身学习发展中是否各自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陆勤认为,在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教育一体化占有重要位置。“家校合作如何建成融合、跨界、多元的治理体系,关系到长三角教育的未来。”

在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左坤看来,目前家校双方的信任感还没有充分建立起来,教育信念尚未达成深度共识。左坤提倡用朴素的科研主张为家校合作提供专业支持,引导家长和学校构建命运相连的“合伙人”关系,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共同目标下构建家校命运共同体,促进家长、教师在家校合作的信念、技能、方法、行动等方面发生变化。

促进家长的改变,李镇西认为前提是家长要认识到自己也是教育者。他说自己一直以为温文尔雅的名师于漪肯定出自书香门第,但最近才知道于漪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母亲没有文化。于漪是老大,她1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把5个孩子抚养成人,大弟弟是浙大教授,二弟当过北大副校长,三弟是两院院士,妹妹是浙大教授,曾任浙江省科技厅

副厅长。“我说‘你母亲太了不起了’,于漪说其实她母亲并不懂得什么家庭教育,常说的就是三句话,要善良、要忍让、要多想着别人,我们跟着学就是了,就这么简单。现在的家庭教育太讲技巧、太讲方法,却忽略了家长把自己做好、给孩子示范。”于漪的话让李镇西感慨万千。

经常有家长说“我把孩子交给老师就放心了”,李镇西的回答是:“你们这样说我很忧虑,你们忘记了自己也是教育者,是我配合你们而不是你们配合我。”李镇西一直强调,班主任影响、改变、转化的对象,不只是一个班的学生,还有学生背后的家长。影响要靠人格和智慧,“人格就是教师的善良、正直、平等、一腔正气、爱孩子,智慧就是教师课讲得好,学识、才华、智慧,以及对教育的理解令人折服,家长就配合你”。

长期从事基层家庭指导的南京师范大学殷飞老师提醒说,教师爱孩子是职业之爱、教育之爱,家长是血脉之爱、不可分割的爱,教师永远不要认为自己能专业到可以代替家长做父母。“家校合作中家长和老师在教育意识、教育能力上是不平等的,且不同时代与受教育背景的家长差异性很大。如看《新闻联播》长大的的家长指导看湖南卫视长大的孩子,难度可想而知。不能把家长问题都归结为态度问题,对家庭教育的复杂性要保持专业的敬畏心,防止传播非理性情绪。”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素平注意到,祖辈教养正在成为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新常态,上海市宝山区小鸽子幼稚园参与教养的祖辈高达97.35%。“如何实现家庭教育的全家总动员,祖辈、父亲如何成为家校合作长中的重要家长,小鸽子幼稚园搭建祖辈家长教育能力发展的情感支架、导向支架、榜样支架、案例支架,具有可操作的推广价值。”

殷飞提到南京玄武区紫东中学的老师换乘多次公交车去家访,两个小时才到学生家。学生家长是卖猪肉的,孩子就在爸爸卖猪肉的砧板上写作业,书本上永远有油渍。老师回来的时候一边走一边哭,对这些孩子的真实生活处境有了深刻认识。还有的老师自己掏钱买了十几个台灯,一家一家送给流动儿童家长,建议家长给孩子找块平整的板子写作业。“这样务实的家庭教育指导才能提升有效性,才能对孩子产生帮助。基础条件改善了,孩子上课的注意力才能集中,作业质量才能提高,学习的信心才会增强。”

教师 需要提高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度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利明强调家校合作研究与实践要专业化,“家校合作是教育的关键环节,其中教师是关键的关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建设高水平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才能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的质量水平,增强指导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教师的德行和潜能决定着家庭教育指导事业的高度、厚度与宽度,家庭教育指导素养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缪建东教授认为,教师在家庭教育指导上要引领方向、启迪理性、彰显个性、自觉反思、超越创新、共建共享。要遵循科学规律,尊重不同家庭的个性风貌,不断反省、不断超越自己,用生成能力和动态思维唤醒家庭、社区等多方资源,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工作生态。

关于家长给老师送礼的敏感话题,当了几十年校长的李镇西说,如果家长一顿饭把老师搞定,这个老师在家长心中什么威信都没有了,正所谓“进门拜三拜,出门骂三代”。李镇西认为教师影响家长的重要途径是家长会,“但千万不要开成学习成绩分析会,而要开成教育的学术研讨会,讲你的教育理念,讲家校双方是战略伙伴关系,研讨如何为了共同的教育使命精诚合作”。

“家校合作本质上是成人跟成人的合作,家庭教育指导本质上是成人教育,要重视父母这一中间变量,没有父母改变,家庭教育改善无从谈起。”殷飞认为,教师不要做劳而无功的堂·吉诃德,要研究成人教育、成人学习的特点,要研究我们付出那么多努力为什么无效,不能简单地看谁比谁说得更动听。

对此,江西省家校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王梅雾深有同感。他认为家长参与在技术层面上是被限定的,因为学校往往强调家长没有教育的专业背景,质疑家长参与的价值和效果。“在价值观念上,依然有很多任课教师觉得家校合作主要是班主任的事,而没有回归到教育的本源来关注家校合作的育人价值。”

李镇西列举了自己身体力行地影响家长的六大途径:通过阅读启迪家长,通过写作改变家长,通过书信沟通家长,通过孩子促动家长,通过家长转化家长,通过家访感染家长。后来他当了校长也要求老师们这样做,尤其重视家访,给自己规定每天晚上访两到三家,深感面对面促膝谈心的沟通效果远胜过微信群里冷冰冰的三言两语。“只有听到彼此心跳,感受对方的脉搏,教育才可能真正发生。”

《中国教育报》2019年05月30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