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乡村振兴怎样注入青春活力

发布时间:2019-06-03 作者:本报记者 徐倩 来源:中国教育报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涉农高校继续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机遇,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应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需求,再也不把小麦种在黑板上,真正培养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接班人,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培养既有“洋气”更有“土气”的高质量创新人才。    

    “两年不到,带动周边100余名农民脱贫致富,累计增收300余万元,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余人次……”拿着一份闪亮的成绩单,合肥巽风湖生态农业园区负责人佘良柱笑得合不拢嘴。就在两年前,是他顶着压力,委任刚走出校园的安徽农业大学毕业生赵九梅担任园区经理,最终带着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高校越发成为助力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1月份,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路径。高校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乡村怎样为青年搭建发展舞台?高校、地方、政府在乡村振兴中需要怎样同频共振?日前,记者走进安徽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探寻活跃在广袤乡村大地上的高校背影。

    知农学农

    贴近农业让师生爱上乡村热土

在安徽农业大学每年有60%以上的毕业生投身乡村振兴一线。赵九梅是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2017届毕业生。大四的时候到合肥巽风湖生态农业园区实习,他的到来让本已焦头烂额的佘良柱眼前一亮。

“现代农业早已脱离了一个人、一锄头、一亩田的传统时代。”在佘良柱看来,新型农业发展最缺的是贯通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人才。园区怎么规划,作物怎么种植,市场怎么开拓……这些新问题对老农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有技术,懂管理,对园区发展有着明确的思路,不像我们以前闷着头干”。赵九梅的到来让佘良柱看到了新希望,“以前感觉焦头烂额的工作,在小赵的安排下井然有序”。

赵九梅发挥专业优势,牵线搭桥,请来了母校的专家,为园区作整体规划。创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园区朝着集农业种植、生态养殖、苗木繁育、果蔬采摘、水产养殖、休闲观光一体的方向集成发展。

“这样的选择并非偶然。”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马传喜介绍说,学校自创立以来,就坚守“造就人才、改良农业、救济农村”的使命。进入新时代,学校搭建了思想教育、实践锻炼、就业创业等“三位一体”的平台,着力引导鼓励学生知农、爱农。

早在2012年,学校就与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了“安徽现代农业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该计划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三个不一样:一是“培养过程不一样”,大学前两年在原专业学习,大三进入试验班系统学习生产、经营、管理等核心技能,大四开始创业实训和毕业后创业孵化。二是“课程体系不一样”,打破传统的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基本局限在单一专业学科的局限,构建了农、工、理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三是“实习实践不一样”,大量的实践环节穿插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中,从作物育种到栽培,从设施农业到农业机械化,基本占一半时间。

“在整个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农业情怀教育。”马传喜认为,走入农村,体验农业,贴近农民,才能让学生爱上这块质朴的土地。

    助农兴农

    智力为媒助推创新发展

浙江省安吉县常委副县长王海稳的另一个身份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两年前,王海稳在乡村调研时听到村里干部念叨最多的,就是“乡村发展,最缺人才,特别是缺知识密集的大学生”。

这话让王海稳留了意。身为杭电马院院长,王海稳深感现在的大学生很有必要多了解中国实际,特别是乡村大课堂,能让大学生学到更多,成长更快。于是,在他的倡导下,马院思政教育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多了一条“校外实践为必拿学分”。

马院研究生一般研二不再开课,主要准备论文。为此,该院成立了研究生乡村振兴突击队,鼓励研二学生自愿加入,前往安吉农村参与农村建设。每期约6名成员前往,至少待半年。

杭电乡村振兴突击队的队员到安吉后,一开始还趁着周末相约到安吉县城聚聚。可过了两周,谁也不在县城露面了,因为他们“都找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领域”“没时间出来玩了”。

研究生张胆琼是女生,她到孝丰镇大竹竿村。在一次走访企业过程中,她发现村里的浙江安吉双虎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正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但由于资金不足,高新技术企业设备实验室还未建成功。

在详细询问了企业的技术产品后,张胆琼发现该企业拥有两项发明专利和6项实用新型专利。她研究了安吉县的科技奖助政策,发现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可通过专利权质押融资获得贷款,并享受20%的贴息补助。

这个发现令她欣喜不已。凭借对知识产权的理解,她着手帮助该公司准备专利价值评估材料等一系列事宜。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努力,最终依靠专利权质押,公司成功从工商银行安吉支行贷款200万元。

受这件事的启发,张胆琼走访村里的其他企业,了解他们的痛点需求,帮助有专利的企业提升专利价值;对没有专利的企业,她向他们宣讲科技政策。她还在十几家专利代理事务所中一个个比较专利申报业务量、成功率、口碑,挑选最具有竞争力的事务所,并推荐给村里的企业和个人,帮助村里提升专利申请量。

“创新是第一动力,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的短板,优先建设支撑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创新体系是涉农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党委书记王兴杰认为,智力优势遇上生产实践一定能在乡村催发新动能。我们从农民实际情况出发,从农民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帮助农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时代新农人的梦想,就是让农民掌握农业发展的高新技术,助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我们共同的乡村振兴梦想。

    双向受益

    抓住机遇深入教育改革

去年开始,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研究生党支部成员梁云飞在导师叶保华副教授的指导下,为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作金蝉养殖培训。往来于农田和实验室的他,尽管非常忙碌但却并不孤单,与他结伴而行的,还有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但在同一个党支部的同学。

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以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为导向,精心培养出一批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青年工作实践者,让青年学生在服务“三农”中成长成才,让广袤乡村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在他们的帮扶下,胡延和弄清了金蝉卵枝保存技术、蝉卵集中恒温孵化技术、金蝉快速育成技术等关键性技术条件,后来还成立了阳信县共鸣金蝉养殖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已经发展到社员146户,全国合作的养殖户超过3000户,养殖面积4万余亩,亩纯收益超过6500元,带动阳信县成为国内最大、最专业的金蝉流通市场。

“这几年,学校党委在如何发挥好党支部育人作用上做了大量的创新和探索,把党建工作和学习科研、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把支部建在‘三农’服务第一线,不仅可以发挥出党支部在服务社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更能让支部成员得到充分锻炼,尽快成长成才。”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说。

“社会实践提高了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专业学习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还加深了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培养了我们服务国家、服务农民的社会责任感。”山东农大植保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陈美云说。

“高校在乡村振兴中既是发力者,也是受益者。”徐剑波说,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涉农高校继续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机遇,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上,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需求,再也不把小麦种在黑板上,真正培养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接班人,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培养既有“洋气”更有“土气”的高质量创新人才。

《中国教育报》2019年06月03日第8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