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经典的“轻与重”

——评《文字传奇:十一堂法国现代经典文学课》

发布时间:2019-09-02 作者:元萌 来源:中国教育报

纳博科夫曾在他的《文学讲稿》中提到,一流小说家是魔法师,他们用文字、细节和想象力对抗全世界。历经十年的完善、打磨与再审视,常年从事法语文学教授及翻译理论研究的袁筱一,带着她的“文学讲稿”——《文字传奇:十一堂法国现代经典文学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再次出现在读者面前。萨特、加缪、勒克莱齐奥等十一位法国现代文学知名小说家,构成了她笔下群星闪耀的传奇时代与流动的文字盛宴。

《文字传奇:十一堂法国现代经典文学课》中的篇目,多来源于袁筱一在日常授课中的积淀,也来源于对文字奋不顾身的爱。她在本书中试图重新定义经典,使其融于现代性的语境之中。而关于文学经典,她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经典化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是反复阅读、批评(包括翻译和文本之外的其他艺术形式的演绎)构成的,经典远非一成不变。”

在全书的论述中,她始终怀着一种对经典的现代性、流动性、可塑性的切身体察,力图在宏阔的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史中建构一种更为精微、更为私人的阅读体验,重塑我们关于经典的某种想象,使之能够变得更轻盈、更诗意、更感性。作者想要传达的,不是理论局限下既定的价值观,而是小说家们在突破陈规,甚至是突破经典本身的界限中所展现出的,一种更为私人化的声音。

因此,我们在本书中所见的是,袁筱一如何从普通读者的视角出发,对二十世纪法国经典作品进行重新审视与阐释。她从萨特与存在主义思潮展开,讲到坐在废墟中央的罗冈丹,并未直指关于生命与存在的荒诞底色,反而指引读者更轻松地来看待萨特的作品。或许可以从他某日的饮食清单入手。

萨特一天的饮食单

两包香烟

塞满棕色烟丝的若干个烟斗

一升以上的酒精(红酒、啤酒、高度酒、威士忌等)

两百毫克的苯丙胺

十五克的阿司匹林

不计其数的咖啡、茶以及日常食物中所含的脂肪

我们完全可以轻易地从充满着酒精、香烟、咖啡与药物的清单上窥探到萨特的私人生活,或者更深层的,也是他的作品中反复申说的关于人的境遇。对作家私人化、生活化的解读倾向,如同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后窗,我们得以有更隐秘、更亲密的方式来接近一位作家的真实世界。面对经典,无论是评论者还是读者,都应当拥有一双小说家的眼睛,如同罗布-格里耶小说中的窥视者,文学的乐趣之一就是窥探文字背后潜藏的秘密与私人传奇。

以一种私人化的视角发掘作家们的真实生活,几乎无可避免地会陷入与之共情的领域。她讲到萨冈,始终同情乃至共情于她的无法和解。萨冈的一生,或许以一句“在她二十二岁的时候,开着用稿费买来的一辆二手的阿斯顿马丁跑车冲进沟里”可以概括,或许是那句当代年轻人深以为然的萨冈式标志性话语:

“所有漂泊的人生都梦想着平静、童年、杜鹃花,正如所有平静的人生都幻想伏特加、乐队和醉生梦死。”

现代人的情感,生存与梦境,使文学越来越倾向于内在的、私人化的领域,以萨冈为代表的当代女性作家,以精神世界为导向,完成了对所处现实世界的“甜蜜而温暖的背叛”。可以说,袁筱一在论说萨冈的篇目中寄予了一份额外的“同情之理解”,将评论的内涵引向更为深层的情感场域,使文学评论与原文本之间形成一种情感上的维系,整体上展现出一种细腻、温和、女性视角明确的文风。她也在序言中这样形容这种私人化的情感寄托,“是在他人的小说中读到自己的梦想、等待与破碎,准备好出发和这些精心构建的文字彼此交缠、肌肤相亲”,也是在无比宏阔的文学史中构建个人史,以读者的立场与作家们建立一种独特的亲密关系。

在《文字传奇》中最后一位作家昆德拉这里,我们迎来了现代文学经典中关于轻与重的普遍命题。我们对于昆德拉,往往是误解伴随着接受,正如在他的小说中,轻盈与沉重,肉体与灵魂,构成的一对对永恒的悖论。而回归现代文学经典的范畴中,这样的悖论也是明确存在的,在本书中所论及的加缪、勒克莱齐奥、萨特等人,最终无不指向人类生存哲学的探讨,在他们的作品中,类似的主题或许沉重,我们也习惯于以同样严肃的眼光来审视文学经典中的诸多命题。而在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中也涉及对文学作品之轻与重命题的论述:

“世世代代的文学可以说都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倾向:一种倾向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没有重量的东西,像云彩一样飘浮于各种东西之上,或者说像细微的尘埃,像磁场中向外辐射的磁力线;另一种倾向则要赋予语言以重量和厚度,使之与各种事物、物体或感觉一样具体。”

经典作品不断在周围制造批评话语的尘云,也总是不断抖掉其中话语的微尘,最终形成以作品为核心的文学评论。在如今的时代,阅读那些厚重蒙尘的经典著作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步调不相一致了,但也如卡尔维诺所说,经典正在以一种个人或集体无意识潜藏于我们的深层记忆之中。本书的作者似乎也秉持了与卡尔维诺相类似的文学观,为我们打开了阅读经典的全新视阈:或许阅读与写作本身,是奋不顾身地扑向某种轻。

袁筱一的《文字传奇》,其实就像是二十世纪法国文学的一本入门指南,也是充满了私人化解读的文学讲稿。它是轻盈的,我们几乎可以循着它文字的节奏一同飞行,而面对浩渺无尽的文字传奇,我们就像卡夫卡笔下的骑桶者,反而越是填满就越不可能离开原地。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02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