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因“社”而动 艺享童年

发布时间:2019-10-27 作者:宋青 来源:中国教育报

■走进上海市黄浦区荷花池幼儿园

童言童语

我下个目标就是去咔嚓社团做小摄影师; 我将来做得好,可是要成为所有人的偶像的; 在这里表演什么都可以,这是我最爱的……

我最喜欢在叮咚乐坊里打节奏;

我的社团是金话筒,我最喜欢在里面配音;

我最喜欢做大象机器人;

2004年,我担任荷花池幼儿园园长,当时正值上海幼儿园全面进入二期课改,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已被普遍认同,但实践的转化并不容易。教师开展幼儿艺术活动仍存在着偏重集体传授、重结果评价等现象,这是课改需要突破的难点。

在尊重、传承荷幼原有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关注艺术的渗透共融,提升课程内在品质,逐渐形成了“艺术渗透,领域共融”的课程理念,提出了“愿做荷叶碧绿绿,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办园主张。同时,通过回顾性梳理和具体实例比较等方式,将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定位为: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对艺术活动的结构和审美情境等进行一系列的开发与设计,基于幼儿自主选择、主动参与逐步进行艺术教育的实践探索。

在这个背景下,我带领荷幼团队开始调整园本化课程的结构,将园本化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特色活动课程两个板块。通过对艺术教育进行两类课程相结合的设计,确保贯彻教育目标和尊重幼儿发展的有机结合。

    回眸:小荷才露尖尖角

以往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幼儿园实践层面对课程价值和目标理解仍有偏差,运用艺术教育规律也有困难。我和老师们一起思考,用一种什么样的形式能够激活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内在动机,并承载、回应艺术教育实践中的难题,融合艺术教育“本体性的审美感受与艺术创造”和“作为手段的立德与益智”的价值。

2005年,我申报了课题“幼儿园小社团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小社团艺术活动并进行系统研究,通过研究建构了“小社团艺术活动模式”,成为上海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一项新的突破。在混班、混龄的小社团艺术活动中,幼儿自选、自组、自建、合作,实现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相互学习。具体来说,小社团艺术活动有如下特点:

小社团是幼儿园混龄艺术活动模式。小社团在整合艺术、主题艺术和兴趣艺术之外,创新了一个以幼儿兴趣为基础、艺术体验为手段、综合能力培养为取向的混龄艺术活动模式,改变了以往艺术教育主体模糊、内容技艺化和形式程式化的倾向。

小社团是幼儿自主合作的活动平台。12个不同形态的艺术社团满足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求。多元开放的社团内容为同一社团及不同社团间幼儿的合作互助提供了选择,幼儿交融共长;动态灵活的社团实施途径让幼儿享受到主动参与、主动建构的快乐,幼儿成为社团的焦点。

小社团是关注幼儿终身发展的艺术课程。小社团艺术活动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与学习品质相联结,旨在提升幼儿兴趣、合作、创造、坚持、责任方面的学习品质,对于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创新:惟有绿荷红菡萏

2006年至2011年,在小社团艺术活动模式的持续探索中,我们以行动研究法统领,探索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了活动内容、实施途径和幼儿评价方式。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从关注幼儿艺术知识与技能发展,转变为关注自主表达的艺术审美能力;既要回应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也要突破小社团艺术活动实践难点。

2011年至2015年,借助上海市第一轮课程领导力项目的平台,从小社团艺术活动实践中的问题出发,我们在实施中不断调整,研究幼儿在小社团艺术活动中的特征、教师的角色转换,探索管理运行机制。比如,通过“幼儿自主”的社团选择机制、“动态调整”的社团活动机制、“多方参与”的社团课程更新机制等来实施课程。在此过程中,逐渐聚焦小社团中幼儿发展的合作、互助等社会性能力,并倡导教师转换角色,成为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让幼儿成为社团的主人。

2015年至2018年,借助第二轮课程领导力项目,我们进行了拓展性研究,以一种较新的研究视角——学习品质为抓手,寻找各种文本、调研、实践、专家反馈等证据,解答、验证幼儿在小社团中学习品质的发展问题,突破幼儿学习品质评价方式。同时,基于证据和需要,结合文本分析,统整分析每一阶段课程方案的“增长点”,对课程实施方案进行完善。

目前,我们构建的小社团艺术活动课程,包含音乐、美术、语言三类12个成熟社团,在“视界,我与孩子共可能”的课程理念下,将幼儿社会性和学习品质发展融入目标,已形成完善的课程实施方案。从特色活动到特色课程的构建,小社团艺术活动课程已经走过14年,逐渐成熟,现已成为幼儿园的品牌。

优化:映日荷花别样红

随着教育大环境的不断变迁、实践的不断推进,我们站在儿童立场来积极推进对小社团的深化研究,以思考当下实践中的新问题:如何解决艺术技能获得和幼儿自主性的关系,并形成了优化课程的新思路。

首先,明确社团低结构的活动方式。小社团特殊的环境决定了小社团艺术活动低结构的性质,从三点可以看出:一是目标上,我们更强调幼儿的艺术审美体验及学习品质的获得。二是结构上,小社团艺术活动发生在中大班混龄的活动情境中,结构更为松散,更重视对艺术本身的审美体验。三是从幼儿的学习来看,小社团艺术活动中的学习成分属于非正规学习的范畴。在小社团中,在有限的计划性、充分的生成性和临场轻松自由的真实状态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低结构而不是无结构的教育活动。因此,我们重视幼儿临场的、实物的体验,并通过提供充足及功能多元的材料来支持幼儿的自由表达。

其次,教师角色渐隐。教师在社团中的角色是为幼儿和艺术活动搭建桥梁,我们希望这种角色也越来越隐藏于活动中。比如,在小不点玩泥巴里,通过创设“泥巴材料博物馆”、升级“小小博物馆”,将对材料的欣赏和互动相结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彻底退后,让幼儿逐渐学会独自去面对艺术并表达。

再其次,我的团名我做主。我们从孩子的“视界”出发,聆听孩子的心声,小团员们纷纷为自己的社团取团名:“叮咚乐坊”变成“乱打秀”,“梦幻剧场”变成“我是小演员”。团名变质朴了,教师与幼儿的“视界”开始慢慢交融。

此外,我们还顺应了艺术教育综合性的发展趋势,目前正探索艺术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渗透和相互融通,给幼儿提供广阔的人文知识背景,使幼儿艺术学习与真实生活建立联系。比如,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咔嚓拍拍拍”小社团中,小团员们在户外摄影中感受光与影的美,利用光影拍摄作品。在这样的活动中,综合的艺术活动渗透式地进入幼儿的思维框架中,使幼儿在自由情境中感受到艺术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14年来,荷幼因“社”而动,小社团也“破茧成蝶”,共吸引3200名幼儿参与其中,参研教师多达48名,其可推广性和辐射性不断增强,荷花池的点点涟漪在不断地泛起、扩散。

《中国教育报》2019年10月27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