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智慧众筹,做有温度的校本研训

发布时间:2019-11-20 作者:徐德伟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浙江省长兴县龙山中学以“为师生幸福人生奠基”作为办学宗旨,是因为该校始终怀着幸福教育的梦想,努力把教育做成幸福的事业。数年铺垫,通过幸福班级建设、幸福课堂建设、幸福小家建设、幸福文化建设,该校逐渐把“幸福”的理念撒播到学校生活的各个角落,“幸福教育”逐渐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愿景。如何再进一步提升学校“幸福教育”的品质?该校最终把焦点落在了“教师成长”上——因为教育不是简单的“给予”和“接受”的过程,而是一段“生命影响生命”的历程,教师幸福,学生才幸福;教师专业,教学才有品质。2016年,该校新一轮“幸福教育”提质工程就从创新校本研训方式开始。

    从跟踪调研到搭好框架:蓄势求突破

该校首先组织专项调研小组,对现有的研训模式进行全面“盘点”,发现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自上而下”,不接地气:多以“学校层面策划,学科组长传达,一线教师执行”呈现,这种方式有利于把握总体方向,但会出现策划与实际相脱节、教师盲目应付却收效甚微的情况。二是“统一模板”,不合需求:学校9个学科组,每个学科组人数不均、年龄结构不同、学科特点各异,若校本研训总是以“统一模板”套用到各个学科组中,必定会因缺少自由、自主而难有创新与热情,无法彰显和挖掘各学科的独特魅力与潜在优势。

跟踪调研近半年之后,2016年10月,该校推出实际操作性较强的“智慧众筹”项目,以学科组为单位组建教师成长坊。围绕“本学科成员亟待发展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学科内需解决的问题或意欲创新实践的做法是什么”“本学科实施校本研训的核心优势有哪些”等问题,各学科教师成长坊进行对话、研讨。最终达成的共识是:研训以“课堂实践”为框架,通过“三课研讨”“品味书香”“学科私董会”三项核心活动让教师丰厚自我,提升课堂品质。该校同时确定了“互动式”的研训方式,包括学校层面与学科组层面的“双向互动”,即教科室设定方向和框架,学科组确定具体内容,双方经过论证制订实施计划,还包括研训活动中各成员之间的“多向互动”。这就很好地解决了校本研训脱离学科组特点和教师发展需求的问题。

    从日常研训到有意而为:实践求完善

在校本研训中,该校始终在思考:怎样轻负高效,怎样系统化培训,怎样真正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实践中发现,依托“成长坊”这个载体,“主题化推进”是比较理想的方式。自2017年始,学校每一学科、每一学期的“成长坊”三项核心活动始终围绕着同一主题进行。深度研讨和深入交流,避免了浅尝辄止。

以2018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校本研训活动为例,可以具体说明“成长坊”给该校校本研训带来的变化——

在实行“智慧众筹”方式之前,语文组的校本研训以零散的日常研训为主,多为完成上级研训任务。活动通常由组长主持,流程相对随意,成员活动前学习和活动后实践无保障。有了“成长坊”作为依托之后,研训常态发生了可见的改变:第一,能有机整合上级研训任务和校本研训活动,深入研讨与合作。如该县语文微课比赛前夕,通过微课制作培训、备课组现场微课展示、学科组微课展评三次系列活动,选优、上报、参赛,大幅度扩大教师参与面,提升参赛作品质量。第二,以多种途径推进语文“阅读教学”。例如三课研讨以微课的形式进行《名著阅读指导》的研讨;品味书香选择《小说课》一书进行集体阅读、分享与实践;学科私董会专注“现代文阅读有效训练”的路径探索。第三,因为能依据共同制订的计划和成长坊的流程进行,学科组内教师轮流主持,全员参与。对比实施前后语文组的常态校本研训,“成长坊”针对性、整合性、系统性的特点尤为明显。

为保证每一次的集中研训活动有准备、有收获、有落实,该校在反复实践、论证中制定了成长坊的研训流程。每个流程分为准备、集中工作和成果整理阶段,各阶段均有具体任务。每次活动中,每位教师都既是学习者也是指导者,每个人的意见都会被充分尊重,每位教师都能感受到自身价值。考核阶段也以“成长坊”成员全员参与评价过程作为主要指标,以“展”代“考”,民主评议。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教师个体的成长与学科组团队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该校不仅关注个体,也重视团体;不仅组织教师展评,也开展学科组展评。

    从心理排斥到自我期待:坚持显成效

2016年10月至今,三年的时间,该校“智慧众筹教师成长坊”通过反复实践、完善,已逐渐成熟、完善,并为该校校本研训带来了新的活力。

从研训活动的跟踪观察可以感受到,在心理上,教师对校本研训逐渐从排斥转为期待,参与的主动性显著增强,表现为出勤率提高;活动中打破了过去个别青年教师挑大梁的局面,展评的参与面更广;在集中研训活动中发言的频次和人数大幅度提高。“成长坊”在该校教师中最大限度地集中优势资源,通过多层面的互动,凝聚新力量;“平等、自由、正向”的研训文化,为教师提供交流、反思、互助的平台,从而推动学科组建设,确保教师队伍的持续成长。

教师因“坊”而提升了自我归属感,找到支持个人专业发展的“家”。“成长坊”有助于教师关注、探究自己的课堂教学,将课堂实践中的困惑和经验转化为研究方向,实现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双提升。

该校发现,教师课改转型的瓶颈在于缺乏体验式的学习。“成长坊”以教师为主体,研训课程通过“双向互动”产生,研训过程民主化、动态化且具整合性,这些特点与新课改理念方向一致,因此教师参与“成长坊”本身就是一个体验式学习的过程。当教师在校本研训中受益,自然会把“人本的精神”“开放的课堂”“民主的意识”带入自己的课堂中。

(作者系浙江省长兴县龙山中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20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