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我的2019书单

发布时间:2019-12-09 来源:中国教育报

荐读者: 安奇(诗人、宁夏教育厅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1.《经典与树人》 岳维鹏 著 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常读经典,回到原点,探索教育初心”是岳维鹏校长挂在口头的一句话,他所著《经典与树人》正是一本力图回到原点的著作。此书颇不同于其他教育论著。作者并不想当然,而是老老实实地研究古典文献,字斟句酌,不妄说一句,也不随意展开。本书共有六个部分,从“四书”追寻到“先秦”的其他典籍,从“汉唐”儒学深入到“宋明”学家,更寻迹于清学典籍探索教育智慧,最后,也从民间传统教育的智慧中去探索教育的一些基本策略和规则意义。怪不得顾之川先生在为本书所作的序中说:“他敬畏经典,有着强烈的继承情怀。此书是国内第一本按照此规律探寻的教育著作。”

2.《依稀识得故乡痕:漆家山50年村史》 漆永祥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已经很多年没有一气呵成地读过整本书了,此书是近些年来第一本让我熬夜读完的书。读完恰是天空发白之际,丝毫没有疲倦,心中充满感慨,因为读到了真实经历,现实有情,历史无情。漆永祥先生说,“自古僻壤皆无史,且留一册在人间”,仅此一句就深动情怀。严格说起来漆家山距离我生活的地方不远,送给我书的陈恒舒博士说,“此书一定会勾起你的故土情思”。果然如此!透过此书,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西部黄土高原上的人物风情、习俗习惯,认识了作者笔下的漆家山众生,也就了解到漆永祥先生做学问的真性情。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虚构作品,而是严格意义上的家族史探寻,寻到了文化源流从民间上升的唯一通道。

3.《西夏史诗》 杨梓 著 黄河传媒出版集团阳光出版社

我在2000年读过《西夏·上卷》(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读过《西夏史诗》(文化艺术出版社)整本。如今阳光出版社再版了这本书。诗人杨梓提笔写下第一行有关西夏的诗句是在1995年1月20日,写作完结是在2004年3月20日,整整十年。西夏,这个曾行走在西北土地上的隐秘王朝,通过诗歌的形式得以再次呈现,从平原到高原、从兴盛到衰亡、从命运的高点下沉到历史的低谷、从故去到再次在诗歌中鲜活起来,因为诗歌本身的叙述暗合了西夏的历史,读者可以从全新的视角了解西夏。建议读者暂停脚步,卧看风云沧桑变幻。如果史诗中的景象能引起内心悸动,何妨安坐于室内,品读《西夏史诗》,只要阅读就一定会得到“将刹那收于永恒,将辽远隐于草芥”的感受。

4.《点亮生命灯火》 于漪 著 商务印书馆

于漪先生是中学语文界的榜样,也是全国教育界的楷模。先生的远见着实令人钦佩,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清晰地看到了语文教学对国家未来的意义。她说,“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不是建筑在零的基础上”(P118页),仅此一句,我们就能意识到,于漪先生40年前提出的继承与创新的问题,在今天看来更加重要。先生不是在某个问题上纠结,而是放开眼界,既看到历史的问题,也看到空间的问题,心中有大中国的情怀。不仅仅是具体到一节课的教案,也深入到思想精神的层面,如何教育学生,如何培养教师,都是她具体关心的内容。关心成长、关心未来,从个体到整体,都在她的心中。当创新实现之时就是教师意义的呈现之时。先生之书,时刻在点亮教师的精神世界!

5.《历史的温度》(1、2) 张玮 著 中信出版集团

这两本书主题分别是“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细节里的故事、彷徨和信念”。张玮从他的微信公众号“馒头说”推送文本开始,一直写了下去,写到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如此多的人物,要探索如此多的历史细节,得阅读多少书籍?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尤其是从历史人物,追寻到现实生活,从一个角度,写到诸多角度,阅读与写作变成了一个不断的推进过程,过程是最有力量的。历史的光明与黑暗、人性的探究与品读、世界的疯狂与平静,每一样,都解读到最深处。读张玮,可以更好地反省自己:我们如何把自己交代给历史?

《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09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