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加强党对教材工作全面领导 建立健全教材管理制度

——专家解读全国教材建设规划、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20-01-1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材建设进入新时代

崔保师

《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标志着教材建设进入新时代,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教材建设规划是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集中体现。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作出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大政治判断,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突出强调了加强党的领导对做好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加强和改进教材建设,是新时代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体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教材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强化党对教材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大中小学教材建设整体规划,全面提高教材质量,切实发挥教材育人功能。加强党对教材工作的全面领导,在思想上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化阵地意识,把好思想政治关;在组织体系上要加强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建设;在管理体制上要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和学校的管理职责;在制度体系上要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教材建设规章制度;在运行机制上要抓住关键环节、理顺相互关系;在保障上要加强队伍建设和研究支撑,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材体系,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教材建设规划是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和教育目标实现。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规划》正是围绕这个目标,对各级各类教育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基本内容如何体现在教材上进行了整体设计。《规划》明确提出,把牢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系统设计课程教材,确保教材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总体国家安全观等重大主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规划》高度重视科学性,提出教材建设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紧跟学科专业发展前沿,促进教育教学方式变革,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尊重不同教材育人目标和功能的差异性,根据大中小各学段教材、普职民特等各类型教材的特点明确各自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服务各级各类教育教学需要,力求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到教材建设各领域、全过程。

教材建设规划是切实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材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教材门类较为齐全、种类丰富多样,教材质量不断提高,推出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优秀教材,但也存在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畅、管理制度规章不完善、管理手段措施不得力等问题。在教材建设中,用好整体规划的方法,就是要统一认识、汇聚力量、配置资源、推动创新,撬动教材工作治理现代化全面推进。本次教材建设规划积极开展教材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与改革,在体制上注重强化统筹、整体规划,完善编写机制,把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统一管起来、统筹建起来;在机制上加强“四梁八柱”建设,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指导和统筹教材工作,细化落实相关部门、学校的管理职责;建立健全《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各级各类教材编审用评各环节的管理。《规划》坚持党的领导和国家主导,更注重教材建设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性,充分调动和运用制度的力量、人民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努力推进教材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创新和丰富了教育治理现代化。

《规划》的制定和颁布实施,充分反映了对时代潮流和国际形势的深刻洞察,充分反映了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反映了对人民重大关切的深刻体悟,必将指引教材建设不断提高质量,必将促进教育深化改革和全面发展,必将为推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育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提升教材治理水平 保障职教质量

王启龙 马树超

近日《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发布,《规划》准确把握时代要求,聚焦当前教材建设的关键问题,明确教材建设的发展走向,设计了五大重点任务和五项保障措施,系统推进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规划》从编修基本依据、分层规划制度、意识形态安全、产业服务能力和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实施举措,推进职业院校教材质量提升,对于职业院校明确办学方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健全编修基本依据,保障教材内容质量。《规划》提出了标准导向的职业院校课程教材编修依据,明确了教材开发的基本方向: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标准要注重吸收优秀的产业文化,突出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质量意识培育;专业教学标准要紧密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对接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将产业要素有机融入教材编修依据和整个教材体系,全面推进德育、智育与劳育的有机结合,这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更重要的是,依据标准编修教材,更能保障教学效果与标准之间的一致性,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实行分层规划制度,推进教材供需匹配。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教材建设重心在教材的种类和数量方面,采取了由出版社自行投入经费召集人员编写教材的方式。受市场利益驱使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教材供需失配现象逐渐暴露出来。《规划》明确了职业院校教材国家、省、校三级分层规划制度,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省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分别有针对性地负责不同类型课程教材的规划,推进教材与课程同步建设,确保“课程开设不遗漏、同门课程不重复”,彻底解决教材种类结构性失衡和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同时,《规划》提出支持地方和行业开展教材建设试点,编写一批适应国家对外开放需要的专业课教材,这有助于提高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坚持育人根本任务,提高课程思政实效。育人的过程离不开课程教学,教材的引领作用尤为重要,目前职业院校相关教材体系有待完善,普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教材内容的价值导向偏颇;二是教材内容与表达方式过于理论化、繁难化;三是课程开设不齐。《规划》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三科教材(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和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实行编写、审核、使用“三统一”,保障教材充分体现正确政治方向和鲜明价值导向。同时,《规划》提出落实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历史课程的要求,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旨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的公共基础课程,着重体现职业院校特色,促进学生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融入个人理性认识与价值体系之中。

有机融入产业元素,增强服务产业能力。职业院校教材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也要适配行业企业对经济价值的合理诉求,同时要符合科学和技术的基本规律。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相关要求,《规划》以加快内容更新、增强服务国家产业发展能力为导向,从编、审、修三方面整体提升专业课程教材的产业协同度:一是鼓励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事业单位探索双主编制、合作编写教材;二是坚持教材凡用必审原则,充分发挥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机构在专业教材审核中的作用;三是根据产业发展动态,每年部署专业课教材修订;四是以专项支持、征集遴选等方式调动学校、行业企业积极性,推出一批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教材。

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提升教材治理水平。当前,职业院校教材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责任缺位等问题。《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教材管理的主体责任,着力提高各主体的重视程度:一是提出建立以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筹为主、分级负责的教材管理体制,对相关各类各级部门和学校等明确了具体职责,形成上下贯通、多方联动的教材管理组织架构;二是将教材建设作为职业院校学科专业评估、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双高计划”等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学科专业建设统筹考虑,全面提高教育部门和院校对教材建设的重视程度;三是依托相关机构定期开展教材质量抽检,促进教材不断修订更新,淘汰不合格教材,保障和提高教材质量。

相关部门和职业院校要全面落实《规划》要求,提升教材治理水平,保障教材内容质量,为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重要支撑。

(王启龙系上海市教科院助理研究员,马树超系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教科院原副院长)

发挥企业专家作用建设职校教材

徐国庆

《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的颁布实施,无疑是我国教材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教材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强国家对教材工作的统一领导和规划,具有深远意义。《规划》的颁布意味着我国教材建设进入了科学化、系统化、整体化发展轨道,这将对提升我国教材建设水平,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专业课教材质量不高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一直面临的问题。具体表现包括一些教材文字质量不够高、对课程原理与学习原理的充分运用不够等,此外,教材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严重脱节也是职校教材经常存在的问题。事实上,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就已通过引进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英美国家的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并取得了较大成果。但过去解决这一问题的侧重点主要放在课程规划层面,没有深入到教材开发层面,具体表现是教材的组织模式有了很大变化,但教材内容没有实质性变化。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教材内容不能仅仅来源于学科知识或学科知识在职业情境中的应用,更应该考虑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境。针对职业院校专业课教材开发,《规划》特别强调要“建立职业院校教材内容及时更新修订制度,国家和各地根据产业发展动态,每年对专业课教材修订做出部署,及时吸收行业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逐步形成一大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精品教材”。这种内容新且实用的精品教材就是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这种教材,不仅需要加强对职业院校教材设计理论的研究,而且需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尤其要充分发挥富有经验的企业专家的作用。

《规划》提出的这些思路,抓住了职业院校教材开发的本质规律与突出问题。职业院校教材开发主体有着多样化特点:第一,需要充分发挥课程专家的引领作用,这样才能把教材开发建立在对教材相关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摆脱基于经验开发教材的局限性;第二,需要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主体作用,教材开发不仅工作量大,而且专业性强,只有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才能撰写出真正符合职校生需求特点的高质量教材;第三,需要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参与作用,职业院校专业课教材的内容必须与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操作规范相吻合,只有邀请企业专家深度参与才能保证达到这个目标。

企业专家的参与职业院校教材工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参与教材开发,二是参与教材审核。相比而言,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与此同时,要借助企业专家的力量提升教材质量,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关工作机制,这对于《规划》相关内容的“落地”非常重要。

企业专家的参与作用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开发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职业院校专业课教材内容开发的出发点,是在工作情境中寻找工作知识的基本线索。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要开发出完全基于工作情境的职业能力体系。能够提供这一体系的主要是企业专家。职业院校专业课教材开发,就要在这个层面充分依靠企业专家、发挥企业专家的作用。

二是提炼工作知识。职业院校专业课教材的主体内容是工作知识,工作知识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材质量。职业院校教材的进一步发展应该以工作知识的提炼为核心。工作知识可以分为两种性质,一种是关于基本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的工作知识,这种类别的工作知识尽管目前尚没有系统地开发出来,由于它是显性的,因而提炼起来不复杂;另一种是工作诀窍,这种知识非常有价值,对其成功提炼能大幅度地提升职业院校教材质量,但由于这类知识是隐性的且不够系统,因而提炼起来较复杂。无论哪种类别的工作知识,其提炼都需要企业专家深度参与。

三是提供教材资料。对职业院校的教材来说,大量来自企业的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如工艺规程、安全规定、产品质量标准、问题案例、工作情境图片等,这些资料的获取也要依靠企业专家。

总之,《规划》的颁布实施,把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纳入了各级各类教育教材体系的整体规划,是职业院校教材发展的重大契机。职业院校教材质量提升不仅需要量变,更需要质变。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作用,引导其参与到职业院校教材建设中来。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开创职业院校教材工作新局面

王扬南

近日,教育部出台《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教材工作,此举标志着职业院校教材建设和管理进入统筹设计、精准管理的新阶段。

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院校教材建设和管理取得巨大成就,但总体来看,职业院校教材管理仍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存在教材选用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管不力,教材经费投入长期不足,教材建设队伍有待加强等问题。新的时代使命,对职业院校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院校教材管理需要新作为、新举措。

《管理办法》是我国第一个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办法,是新时代国家规范职业院校教材的纲领性文件,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了基础。教材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载体,规范教材管理,完善教材编写、审核、选用和评估等工作,能够从源头上把握好意识形态关,把握好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为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教材质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办法》的实施,有助于解决目前职业院校教材中存在的管理不到位、低水平重复、内容滞后于生产实际、呈现形式不适合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等问题,有助于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三是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了支撑。建设好职业院校教材有助于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进而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整体水平,增强职业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的能力,提高国家竞争力。

要使《管理办法》真正对规范、促进职业院校教材工作发挥作用,关键要扎实推进、狠抓落实。

一是提高站位,强化统筹推进。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深化对教材工作的认识。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组织,强化责任分解,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及职业院校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职业院校教材所有相关主体积极参与职业院校教材工作,确保职业院校教材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二是准确理解,加强过程管理。《管理办法》涉及职业院校教材规划、编写、审定、出版、发行、选用等一系列环节,涵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以及出版发行机构等不同主体。要加强分级管理,鼓励优秀专家参与教材编写,保证教材编写团队有合理的人员结构,包含相关学科专业领域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等。对教材严格审核,加强政治把关。规范出版发行和选用制度,强化服务和保障,加强评价与监督。建立职业院校教材信息发布和服务平台,及时发布教材编写、出版、选用及评价信息,加强教材研究。

三是严格奖惩,完善制度配套。对承担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编审任务的人员,所在单位应充分保证其工作时间,将编审任务纳入工作量计算,并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职务(岗位)晋升方面予以倾斜。而对在教材编写、审定、出版、选用等各环节存在违法违规情况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应视情节严重程度和所造成的影响,依法依规进行处罚。要建设好教材管理办法系列配套制度,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材单位编写制度、盲审制度、负面清单制度以及教材选用委员会制度等,以制度规范行为。

四是攻坚克难,聚焦重点工作。作好意识形态属性强课程教材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对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教材和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以及其他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实行国家统一编写、统一审核、统一使用。围绕突出问题,着力教材编写、审核和选用三个关键环节,严格执行《管理办法》提出的关于人员素质、团队人员组成的结构要求,以及程序规范等,确保高质量教材被编出来、审出来,选出来、用起来。

五是精准施策,体现职教特色。在教材建设和管理各个环节要注重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协调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行业组织参与教材规划、编写指导和审核、评价等工作。立足职业教育教材类型多、差异大等实际情况,实施分类管理,统放结合,思政、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侧重统,专业课教材侧重放,在规范管理的同时,激发活力,促进职业院校教材水平实现整体提升。

(作者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

《中国教育报》2020年01月10日第8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