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广西医科大学全科医学院坚持10年培养农村定向医学生,毕业生履约率近100%——

壮乡百姓有了“家门口”的医生

发布时间:2020-06-04 作者:本报记者 欧金昌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从今年春节到现在,严焕寒几乎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全科医学院、身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严焕寒全程参与了当地的疫情防控:防疫知识培训、疑似病例诊断、走村入户宣传、指导学校应急演练、开学工作检查等,每天的工作都排得满满的。

“我们学院的毕业生,正成为基层医院的中坚力量。”广西医科大学全科医学院院长李慕军说。扎根基层、技能过硬、服务百姓,该学院近10年培养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遍布广西各地,毕业生履约率达99.2%,成为广受壮乡群众好评的“家门口”医生。

    成立专门学院实施定向培养

作为首批招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地方医科院校,广西医科大学成立了全国首家全科医学院专门负责该项培养工作,不断创新课程体系,将全科理念贯穿育人全过程,突出常见病、多发病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多层次接触临床,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学院培养的全科医生都不简单。”李慕军介绍,学院强化“以人为中心,连续性与全周期照顾”的全科理念灌输,加强社会医学、管理学能力的学习,学生经过三年半的理论学习和一年半的医院实习,临床实操能力较强,岗位胜任力一直保持高位。

据介绍,报读广西医科大学全科医学院的考生,不少只需达到“二本线”左右,而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招录分数线一般高出“一本线”不少。招录分数相对较低,培养目标要求相对更高。近年来,经过入校培养,该学院毕业生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均保持在90%以上,远高于该项考试通过率平均水平,真正实现了“低进高出”。

“理论基础、临床技能较为扎实,综合素质高;有比较全面的医学知识储备,较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不仅解决患者的生理疾病,还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能为患者提供长期服务。”南宁市卫健委科教科科长朱春莉这样评价该学院的毕业生。

    引导学生扎根基层

“一定要在毕业前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更好地回到基层,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奉献一份力量。”如今正在实习的广西医科大学全科医学院2015级学生黎敏,越来越坚定要回到基层工作的决心。她的这份坚定,既来自实习期间参与治病救人的触动,也来自学院一贯以来对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办学过程中,广西医科大学全科医学院坚持以“三全育人”为抓手,通过“三课两会”制度,讲好新生入学一课、实习前一课、毕业前一课,开好“与院长有约”见面会、毕业生座谈会,对学生开展职业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诚信意识。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力求入脑入心。”该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范德胜说,学院在育人过程中,紧扣“基层”主题,坚持组织开展“寻找我身边最美基层医生”“走全科之路,唱基层之歌”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身边基层医生的身上,汲取医者仁心的道德素养,坚定为家乡群众服务的决心。

2019级学生杨玉莹,已做好了5年后回到家乡贵港市桂平市蒙圩镇卫生院工作的打算,坚定了当好一名乡村全科医生的决心。“或许对部分人来说,选择这个专业会失去很多选择未来发展的机会。但是,我愿意做一颗星星,照亮我所在的那一方天空。”杨玉莹说。

    完美履约率背后的“秘诀”

近年来,广西医科大学全科医学院毕业生履约率接近100%。这一近乎完美履约率的背后,除了学院注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诚信履约、甘于坚守外,还有不少其他“秘诀”。

在管理上,该学院努力搭建沟通平台,确保学生毕业后各项合法权益得到保障。2011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建立了农村订单定向毕业生人才库,开展职业发展的长期追踪和评价。在此基础上,该学院建立培养反馈优化闭环机制,搭建“学校—卫健委(局)—学生”三方沟通平台,构建有效的学生、培养方、用人方“三方互联”反馈机制。

每到毕业季,该学院都会坚持做一件“温暖的事情”,即邀请广西各地市的卫健管理部门来到学院,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提前见面,让各地卫健管理部门“认领自己的人”,回答毕业生提出的问题,打消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找到归属感。

“每到这个时候,各地市的毕业生与本市卫健部门的领导们座谈聊天,还一起合影留念,俨然一家人,场面很感人。”该学院学生科科长、团委书记于佳说。

该学院还每年坚持开展毕业生跟踪调研工作,由学院领导带队奔赴有关市县,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协调、建议地方出台更多激励政策留住高素质医疗人才。

“梧州市全科医生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市有全科医生790人。”梧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传杰表示,基层全科医生毕业后,会按规定安排他们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及时与他们签订聘用合同,明确服务期限,办理入编手续,按规定落实他们的各项待遇,同时加强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扎根基层,积极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作贡献。

《中国教育报》2020年06月04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