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李福生:“10后”学校的“60后”校长

发布时间:2020-07-15 作者:通讯员 吕江虹 本报记者 甘甜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4年8月30日,暴雨中的江西省会昌县,李福生撑着伞看着工人终于赶在第二天开学前,给学校接通了自来水,可算松了口气。新学期,一所崭新的高中——会昌县第三中学(下文简称“三中”)正式招生。李福生成为该校校长。

    “五自之星”照亮润心舒心暖心能量场

办学时间不长,教师平均年龄才二十多岁,但在李福生的带领下,这所年轻的学校不仅学生数超过三千,还成为江西省德育特色发展实验学校。

一直在重点高中任教,并且担任过分管教学和综治工作的副校长李福生,以善于解决问题著称。作为县城里的第三所高中的校长,李福生明白,目前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优质生源都去了重点高中,均衡生以抽签的形式,决定是去重点高中还是来三中。

在人们对这所崭新的学校持观望态度时,李福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将关注点放在了德育上。

“最初的想法很简单,这些学生刚经历中考,需要树立信心,养成良好习惯,唤醒他们向上、向善的内驱力。”李福生介绍,“学校属于全寄宿制,根据‘教育即生活’‘生活教育’理论,我们决定拓宽德育内涵,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生活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日常工作结合起来。”

学校以学生管理自主化为德育的抓手,制定“普通高中特色发展之争创‘五自之星’方案”,通过编写五自德育校本教材、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推出班级个性化管理举措;面向全校,选拔学生志愿者参与到德育管理岗位中来,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通过开展“五自之星”(学习自主之星、行为自律之星、健身自觉之星、生活自理之星及交往自信之星)、“星级文明寝室”评比,在晨会中专设“五自讲台”等活动,引导学生向上、向善。

在一系列举措下,学校逐渐成为润心、舒心、暖心的能量场。

创新机制提供用心尽心慰心平台

“人人都有机会,人人都有平台。”“85后”的周长菁是学校的副校长,他介绍说,学校里像他这样从普通教师成长为管理层或者教学骨干的还有不少,其中有两位因为能力出色,还被提拔到外校当校长。

年轻的学校,分来的教师多为近三年签约的师范类毕业生,教师平均年龄仅二十八九岁,如何带好这支年轻的教师队伍,成了摆在李福生面前的又一难题。

“知识结构没问题,只是缺乏经验,但有成长的渴望和逐梦的激情。”为此,学校将心思放在创新教师激励机制上,为教师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通过实施师能工程、青蓝结对工程、名师工程、科研工程等教师成长工程,丰富教师培训内容,打造教师成长平台。学校还建立完善考评机制、教育教学奖励机制和目标激励机制,关注教师渴求,调动和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不管是教学岗还是管理岗,只要年轻教师愿意干,学校都会给他们提供平台。

“一开始不会,我就手把手交。”李福生在办公室放了一套功夫茶具,得空就约年轻教师来喝喝茶,聊困难、聊成长,“60后”的李福生,努力和“85后”“90后”教师交朋友。时间一久,这群年轻教师就把校领导班子当成了家长,不仅给班子里的几位校长分别起了“睿智型校长”“儒雅型校长”“务实型校长”等外号,还会将自己生活中的困难说给他们听。

尽管办学条件有限,学校还是会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解决教职工所反映的问题:协调出周转房,解决更多教师的住房问题;利用一楼的架空层,给教师建一个能喝茶看书的休息室;将一间闲置教室改造成教师健身房,虽然器材还在不断丰富,却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

一系列用心、尽心、慰心的举措,让年轻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热情如火。

    “文化+特长”丰富学生成长成功成才方向

目前,学校只有三届毕业生,却已有三百多人通过专业学习,被大学录取,并开创了学校以均衡生考取“985”重点高校的先例。2018年、2019年,学校连续获得“赣州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称号。

“最欣慰的还是赢得了百姓的肯定。”李福生坦言,现在大家终于能放心地把孩子送到三中来了。

诀窍在哪儿,李福生回答说“文化+特长”。

除了争取把有潜质的学生送入本科院校,学校还通过开设美术、书法、音乐、体育、传媒等多个高考专业课程,让更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选择不同的专业进行学习。

现如今,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的书法作品,以书法为代表的艺术教育特色弥漫校园。

“最初,只是了解到美术老师吴人英有书法专长,正好学生有学习的兴趣,我们就建起书法教室,提供各类教材,开设起书法专业课程。”李福生介绍,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吴人英老师愣是将兴趣发展成专业。学生们在“兴趣”的驱动下也很“给力”,近三年来,学校先后有38名学生被郑州大学、兰亭书法艺术学院的书法专业录取。

此外,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加强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化学、物理等学科在国家级、省级等重要竞赛上也多有斩获。

“深挖资源、创设平台。”地处革命老区,李福生认为,学校最大的资源还是一群吃苦肯干的师生。

《中国教育报》2020年07月15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