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给“慢就业”一些宽容

发布时间:2020-09-22 作者:杨朝清 来源:中国教育报

当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为找工作而焦急忙碌时,有一小部分学生既不着急就业,也没有继续深造,而是选择去游学、支教或者创业考察等,慢慢考虑人生道路。这种做法被称为“慢就业”。(9月20日《光明日报》)

与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相比,一些高校毕业生“不走寻常路”,利用毕业到工作之前这一段缓冲期来更好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慢就业”看似放慢了脚步,实际上却有助于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个找准方向、调整节奏的契机;只要找准了目标、用对了方法,“慢就业”的年轻人同样可以后来居上、弯道超车。人人都渴望“好工作”,“好工作”作为人人趋之若鹜的“香饽饽”,自然要大浪淘沙。很多时候,“慢就业族”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他们不愿意“低就”,渴望找到一个更好“实现价值,发挥作用,赢得尊重”的工作。

物质条件的改善以及家庭结构的小型化,让许多家庭并没有急着“等孩子养家”;部分高校毕业生不仅不用对家庭进行“反哺”,反而还可以在毕业之后继续得到来自家庭的经济援助和社会支持。与之相比,寒门子弟通常不会“慢就业”,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劳动,立竿见影地改善生存生态。

不迎合世俗的评价标准,遵循自己的内心,“慢就业”本质上是一个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从而进行清醒的自我调适的过程。事非经过不知难,许多工作看上去光鲜、体面,只有自己体验过了才找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有些别人口中的“好工作”,并不见得就适合你。“慢就业”提供了一个安顿期许的空间,有助于让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中找到合适的位置。

“慢”的是速度,而不是态度。如果高校毕业生以“工作难找”为借口消极逃避,整天“宅”在家里或者出租房里,这并非“慢就业”,而是“懒就业”。如果虚度毕业到正式工作这段缓冲期,没有丰富、提升自己,浑浑噩噩混日子,不仅会给家庭增添经济负担,也会让自己在求职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同样是半杯水,乐观者会说杯里还有半杯水,悲观者会叹息杯里已失去了半杯水。“慢就业”的流行,或许有其跟风的因素、不理性的一面,但我们也要从中能够读懂年轻人的现实焦虑,看到蕴藏于其间的积极心态,“慢就业”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通过“慢就业”来进行自我解压、自我舒缓乃至自我实现,需要多一些包容与理解。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0年09月22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