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在2020中国教育报校长大会上,专家与校(园)长深入研讨学校教育改革创新

分数之外,要让学生有完整的灵魂

发布时间:2020-10-21 作者:本报记者 杨文轶 赵秀红 来源:中国教育报

10月15日至17日,2020中国教育报校长大会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举行。会议由中国教育报主办,作业帮协办。全国数百名教育名家和名校长会聚一堂,围绕“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创新”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当前基础教育已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学校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这是广大校长的主责主业。要大力推广优秀教学成果,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和水平。”教育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原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卫红在会上说。

学校中所有事件都孕育着道德教育可能性

“教育不应只有分数和升学率,更要让学生有完整的灵魂和坚定的价值追求;教育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堆叠的厚度,更要关注学生体质、意志品质和涵养的高度。”东北育才学校校长高琛用诗意的话语阐释了教育的第一要务是立德树人。

作为一所纵贯幼儿园到高中学段的集团化学校,东北育才学校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设计了与之相对应的德育课程,在幼儿园和小学学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现代道德意识、社会实践能力和基本的国际交往能力;在初中学段,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学段,突出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文化的认同、价值取向的引导。

“一切学科、每一种教学法、学校生活中的所有事件都孕育着道德教育可能性。”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引用了杜威这一名言,来说明德育日常化的必要性,“一种不好的做法是把道德教育专门化,德育工作就是那几个班主任、辅导员的事儿,80%的学科教师都不是德育工作者,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他认为,应当建设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共同体,将立德树人落实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建立家校共同体,并不是要把责任推给家庭,而是要“提高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共同建构好的教育环境”。

当教师、家长都能意识到德育是自己的责任之后,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以身作则。“家长和教员的心态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心态,学生自己有了善的感受,并且有了从善的经验,才来谈道德的规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云杉说。

教师成长也要应时而变,差异化扶持

“在‘互联网+’时代,无处不在的电脑和终端技术倒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改变,教学发生转型。教师要从知识的讲授者变成学习过程的设计者,从面向内容的设计者变成面向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校长李志欣呼吁教师重新认识自身定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停课不停学”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新的挑战。

“有位老师告诉我说,他这4个月的成长,超过了之前4年的成长。”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汤卫红认为,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机遇。

清华附小已有超过90%的教师参与网络视频课程的录制。此外,每名教师每天都要跨学科观看4门课程,并进行点评。学校收集所有点评,反馈给授课教师,定期总结优秀评论分享给全校教师。

杭州市春晖小学校长田冰冰将教师教育分为6个阶段:实习期、职前期、见习期、职初期、成长期和成熟期,抓住每个时期特点,安排不同维度的成长重心。

“孩子需要差异化的教学,教师也需要差异化的扶持。”致力于教师教育多年,田冰冰发现,应当发掘教师的自身特长,“不要把每名新教师都当作小白来看待,不要把每名教师都当作一张白纸,任由我们四五十岁的教师再来带动。如何为每个人在这所新学校里创造一块适合他的土壤,给每个人一个成长发展的快车道,这就是校长的责任。”

“五育并举”丰富教育评价标准

大会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不少学校近年来都做出了丰富教育评价的探索。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周建华介绍,通过“解构”课程标准,“建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评价,人大附以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评价学业的标准,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黑河实验小学将校园足球确定为特色体育项目在全校推进,希望通过绿茵场上的奔跑,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山西大学附属中学以“好好学习,天天过节”为口号,设计了科技节、足球节、艺术节等8个节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广州市执信中学与中山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导师+研究生+本科生+高中生”的“学研共同体”,让学生加入导师带领的研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

中国教育学会评价办主任秦建平建议,学校应当开齐开足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不挤占音体美、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的课时,建立教育质量内控机制,建立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质量标准,建立标准的实施、评估、反馈、改进机制,运用科学方法增强德育实效,发展学校特色。

教育评价改革,就是要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填补当前对美育重视的不足已成为教育评价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调研发现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实践还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应当建构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实现艺术教育均等化。”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张朝霞希望能够立足国民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全面提升我国艺术教育创新实践能力。

会场里,群贤毕至,妙语连珠;会场外,三三两两,各抒己见。入夜,10月的张家口飘起了小雪,几位校长在广场上挽着手唱起了歌……大会结束了,交流还在继续。

《中国教育报》2020年10月21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