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情感性成长共同体助学生“乘风破浪”

发布时间:2020-10-28 作者:杨春基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发展的两大要素。要办好学校,一靠教师,二靠学生。而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还特别注重了第三个要素:学生成长共同体——包括班集体和伙伴学习小组等。

从2011年开始,我校开展了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成长期小学‘和’文化生成的校本实践研究”,其中的“和乐”德育探讨的是规则与快乐同行。2017年,当研究进入深化阶段时,我们根据朱小蔓教授的情感教育理论,开展了创建情感性成长共同体的活动。为了使学生获得正能量的情感体验,我们结合学校教育特色,把班级岗位育人模式做了进一步提升。一个阶段的实践证明: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发自内心的成长自尊心,自然而然地成为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而这种进步,又卓有成效地助力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

情感性成长共同体激发积极情绪体验

朱小蔓教授曾到访我工作过的学校,与学生亲切交谈,并为教师作情感教育理论讲座,听课并指导我们开展情感教育的课堂教学研究。在数次情感教育研讨中,朱小蔓亲自给我们辅导过情感教育理论。

朱小蔓教授指出,在今天的中国基础教育学校,班级仍然主要是学校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以班集体建制实施学生德育仍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之一。随着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在校生活的组织系统、结构与功能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关心学生日常班级生活质量,思考班集体教育的情感维度,有助于释放和创新班级组织特有的教育功能。

检视班级生活为学生提供了怎样的情感生活环境,是班集体建设的第一步:每个孩子在班级里,是经常性地比较快乐、满足、惬意进而能够比较合作、信任,还是以烦闷、苦恼、焦虑为常态,这不同的情感状态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他们的思想品德、认知发展、智力创造与审美鉴赏。我校探究的班级岗位育人,就是通过建立情感性成长共同体,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

我们根据班级活动需要拓展情感教育资源,设立了“五花八门”的各种“职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服务他人的岗位,并在过程中既锻炼自身能力,又使自己获得成就感、安全感、信任感。这种自我悦纳,会促使学生产生成长的自尊心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并经常性地保持快乐、满足、惬意进而比较合作、要求上进,等等。这样的激发正契合了学校转变“后进生”之需:“待优生”在自选的岗位上不断约束自己、不断取得成功、不断产生成就感、不断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进而不断产生成长的自尊心,更加不断积极努力,一个良性循环在情感性成长共同体中便告形成。当一个个从弱走强的孩子挺直腰板时,我们确认这种激发孩子正向情绪的做法非常有效。不少教师在分享成果时表示,班里原来比较边缘的孩子,通过自设的诸如午餐、餐具、浇花等小岗位,从开始手忙脚乱到十分胜任工作,再到有余力帮助别的同学,最后获评班级或校级“最佳”。

班级岗位育人助学校德育落到实处

学生有了积极的情感态度,才会打牢道德成长的基础,这就是以情养德。那么怎样让更多的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我校将班级岗位育人模式看作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在以往学校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学生干部的设置总是把机会相对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在情感性成长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我校每个班级都“长出”了各种各样、有的甚至可以说有点“奇怪”的岗位,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事务中来。而这些岗位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引导学生向往当官,而在于倡导服务意识,用岗位来锻炼培养学生,服务他们的成长。每个孩子都有“头衔”但又不分大小,人人都是主体,淡化了等级之分。大家在平等的条件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其实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给孩子们最大的自由区自我发挥,就是多了一把衡量的尺子。情感性班集体唤醒孩子们“做最好的自己”的自我意识,提供了更大更多空间,让孩子们挑战自己并逐步提升对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

尝试多样化的学生班干部设置,一方面是要让学生在竞争氛围中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只要学生有意愿和热情,就能拥有自己的岗位,并在岗位上行使“执行权力”。

班级岗位CEO方案的实施,开辟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二条高速公路。一方面增强了所有学生的集体意识、班级责任感等道德品质;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在班级岗位履职过程中逐渐学习不同层面的知识和技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看似只是为引起孩子们参与兴趣而设立的一个个小岗位,实则成为学校实施新德育和新课改的新元素。

有情感的班级生活促学生深度学习减教师负担

在情感性班集体中,有一个热词叫“伙伴”。学生们在“伙伴”群体的人际关系中开启好奇心、好胜心和自尊心,由之产生的“伙伴学习”不断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动力。伙伴学习是情感性成长共同体建设的途径之一。学习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全面,不仅会学而且会教,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都得到卓有成效的锻炼和提高;而相对后进的学生,第一时间便能査漏补缺,获得及时帮助。伙伴学习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情感性班集体学习,在交流讨论过程中,有些原本胆小、内向的学生会被氛围所感染,积极主动投入到活动中,学习真正变得自主而快乐。相应地,各班级内的各种批改作业、提问求助、错题研究、答疑解惑、反哺学习CEO……应运而生,既活跃了班级生活,更促进了学生带着成长尊严正向发展。

四年级刘家宏老师的班上,学生们上台当“讲师”、互相批改作业并解疑答惑,大大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主动探究提升了学习的效果。刘老师说:“我曾经是一名教学至上主义者,认为老师只要把一堂课完美地上好就OK。后来我发现一个规律:90%×90%×90%×90%=65.61%——在理想的状态下,教师对学生的定位理解为90%,学生学到了内容的90%,学生从理解到应用90%,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90%,最后课堂教学效率达到率却只有65%。由于学生存在深浅不一的情况,好的不愿再学、弱的跟不上,导致的虚假学习、表里不一现象让教师很难面向全体。”自从推出岗位育人以来,刘老师在班级组建了10人左右的课堂讲师CEO,一些新课的探究过程、难题的解答过程、练习的重要过程、思考题的思维拓展过程,都有这些孩子的参与。这群小讲师的身影活跃在前台,而教师只站在他们身后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

在课外,答疑解惑CEO还利用早自习时间,针对前一晚的家庭作业查漏补缺;反哺学习CEO,则是回家后将白天学习的重点讲解给父母听。这些引发了学生主动愿望与积极活动的深度学习,由于有岗位育人为途径的学科教学加持,使学生们不断获得愉悦感、安全感、依恋感和自我接纳感,积极的情感态度成为学生们不断努力学习的动力。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0年10月28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