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让阅读“不由自主”

发布时间:2020-10-28 作者:严杏 来源:中国教育报

《身边的小豆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是班级里的50名学生与教师、家长共同书写的一本“日记书”。在小学六年的时光中,我们一起用日记记录下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该书出版以来被很多读者喜欢,经常有人问我,平时是如何指导学生读书的。我会告诉他们,我所教的班级是“兴发教育”实验班,兴发教育主张教师成为一名激励者、引导者,教师的责任在于兴起和引发学生主动阅读、主动写作的激情。按照兴发教育的思路,我带着孩子们经历了三个阶段。

爱与美的兴发:阅读的起始阶段

作为教师,我看重用爱心和爱意感化学生。当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心与爱意之后,他们会愿意追随老师、会喜爱老师提出的倡议。我相信“亲其师,信其道”的古训,我愿意把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彼此信任的关系作为教育的一个目的。实现了这个目的,阅读以及其他美好的教育就会悄然发生。

与爱心和爱意相关,我重视学校和教室的美感对孩子们的兴发效果。如果学生们在学校和教室里过一种审美的生活,如果学校和教室的环境能够让他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有美感,如果审美化生存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常态,那么,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愿意从阅读那里寻找和延续这种审美的喜悦。

几年前的一个秋天,我把在山东学习时捡到的银杏叶送给了学生们。没想到,这几片银杏叶比以往任何礼物都更受欢迎。在学生们好奇和欢呼的背后,是城市孩子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探寻和渴望,也让我惊喜地看到,一直以来,我渴望在孩子们心中埋下“审美”的种子,已经开始悄然萌芽。于是,我尝试着把大自然带进教室,让学生们在一个四季更替、流转,充满着自然情趣的环境里学习和成长。易添同学的这篇日记就记录了教室的变化:

秋天的杏园

    9月25日 星期三

“多带点儿黄颜料,肯定用得上。”

“别忘了带上方希蓓主编的‘青青杏园’秋季刊,这期的封面设计很有秋意,待会儿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枫叶、针线、胶水、树枝、鸟窝、松果、颜料……这都是同学们准备的。看来,这定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变装。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把枫叶缝在窗纱上可好?”提议一出,大家纷纷赞同。针线活还得靠妈妈团出手,妈妈们四下一分散,一人一扇窗,一个个好似武林高手,针线在她们手里好像华山舞剑一般上下穿梭,只见枫叶好像变戏法一样,一片、两片、三片地缀在杏色的窗纱上,阵阵秋风掠过教室,枫叶随着纱窗轻轻摆动,真的像极了片片秋叶落下一般,杏园里的秋味一下子浓郁起来。

同学们在一边也没闲着,你来装点板报,我来整理书架……教室墙壁上那棵手绘的、一直延伸到墙顶的大树,在秋天应该怎样变化?两侧的书架上添置些什么书呢?

爱与美的教育是中国古典教育的基本传统。孔子的说法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里的“诗”既指《诗经》之“诗”,也指与诗相关的情感与审美。所谓“兴于诗”,就是通过诗歌以及与之相关的爱与美的教育,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原发的情感动力。

我有过十年参编教材的经历,便自己动手开始为学生们编写。于是,“青青杏园”的书架出现了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诗文读本《睁开诗的眼睛》。这套书以朋友交流的方式,将藏在诗文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并告诉孩子们美好的生活不仅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还要用心灵去感受。

写对读的兴发:阅读的积累阶段

除了爱与美,兴发教育特别看重思对学的兴发、写对读的兴发。我们重视阅读,更重视以写带读。通过写作,孩子们会将他们在阅读中捡拾到的知识,用来表达情感、解决问题。由于在写作中尝到了阅读的甜头,他们的写作反过来又激发了阅读的激情。邓博为同学在珠海遭强台风“天鸽”侵袭之后,模仿扎西拉姆·多多的《见与不见》写下了这首《不论你来,还是不来》:

你把高大的树木连根拔起,/可曾看见,/片片凋零的落叶,是它们的泪滴。/你把楼房的玻璃整片整片吹落/可曾听见,/那破碎时刺耳的声音,是它们最后的哀鸣。/你让海水倒灌,/淹没了街道、车库与小灌木林,/可曾想到,/这侵蚀的一点一滴,都牵挂着我们的心。/总有一天,/我们会有自己的“防风岭”,/不论你来,还是不来,/我们再也不怕你。

班里一个孩子与英语老师发生了冲突之后,回家查阅了不少史实,写下了《为正义发声》的日记:

第一节是英语课,充满期待的我眼睁睁看着肖老师走进教室,留了一大堆无法完成的作业。

肖老师这次的举动,激怒了我们几个“江湖好汉”,好汉们凑在一起,大家一嘀咕,竟然诞生了“反肖组织”。对,我们要为绝大多数同学争取学习的权益,为一批无辜受害者打抱不平、鸣冤叫屈,要与肖老师抗争到底。

此时,被推选为“起义首领”的我有满腹的委屈涌动,我要担当此大任为大家发声!对,没错!我要效仿古代“贤良”:杨涟弹劾严嵩十四大罪状、海瑞弹劾万历皇帝、国子监监生弹劾魏忠贤……历史的画面骤然浮现,让我异常激动、心潮澎湃。历史的车轮在滚动前行,今天,我也要来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革命,以进步学生身份“弹劾”老师!

按照兴发教育的思路,我将学生的阅读活动作为学生知行互动、学思互动、读写互动的一部分。阅读成全了孩子们的写作生活,反过来,写作推动了孩子们的进一步阅读。

行动与发表的兴发:阅读的应用阶段

平时我喜欢和学生们一起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我们没有规范的时间,也没有内容的限制,他们喜欢这样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身边的小豆豆》中提到那天的语文课上,班里一个曾经结巴的孩子特别流利地朗读了一篇课文,课堂上我打趣了他以前的样子。当天晚上,陈佳澜同学的日记《我没有教过你们这样做》描述了课堂情景,打动了很多读者:

整整六年了,直到快毕业的今天,直到他变成了比我们说话还要流利的翩翩少年,杏子老师才第一次说起了这个话题。

“六年来,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像我今天这样模仿过他,没有一个同学因为他说话结巴嘲笑过他,我没有教你们这样做,是大家的理解和善良让彼此之间有了这样一份默契。是你们让梁甘达拥有了今天这份从容和自信,谢谢同学们!”杏子老师的一番话让教室里出奇地寂静。我看到梁甘达的眼睛,不,还有好多同学的眼睛里都闪着泪光。

是啊,梁甘达现在一点儿都不结巴了。作为他的好邻居、好朋友,我可是最熟悉他的。梁甘达从小就有结巴的毛病,他在要上小学的前一天还不停地“控制”自己,试图让自己说话流畅一点儿。为了“隐藏”自己的小毛病,上学的第一周梁甘达几乎没有开口讲过话,同学们和老师都没注意到,直到这件事发生——

“接下来,我想请一位没有举手的同学为我们解释一下这首古诗的意思,梁甘达小朋友,你来说说好吗?”

“我觉得这这这首——古诗的意意意思是一眼看去有有有二三里远……”梁甘达急红了脸。在一旁的我也为他捏了把汗,等着下一秒同学们的哄笑。

“宝贝,不着急,我们一起慢慢说——”杏子老师温柔的目光和话语让教室里十分安静,大家都和杏子老师等着他慢慢地把这句话说完。而在这之后杏子老师总是会找到梁甘达的可爱之处,同学们也都喜欢找他一起玩。他听到课间音乐时,还会乐颠颠地跑上讲台和同学一起舞蹈。六年的时间,那个说话结巴的小男孩就这样不见了。

“我没有教过你们这样做。”这是我听到过的老师对学生最高的赞美。可是杏子老师,你果真没有教过我们吗?

身为教师,学生们每天都在阅读你,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他们写进故事里。也许不少教师会觉得训练作文技巧很重要,但我更看重的是孩子做人。写作在我看来就是写做人的故事,因此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我们把人格教育作为第一教育,让他们在阅读中成就自我。

在《身边的小豆豆》里,不时可以看到学生们对自己职业梦想的表达:

课堂上,黄老师推算出我们高考的那天是2025年6月7日,随后跟我们讨论未来的职业梦想。

黄老师问:“你们大学毕业以后打算在哪里等你的朋友?”

坐在我后面的“威廉”立马举起手说:“老师,我要在工地里等他。”于是,同学们不再那么拘束,更多新奇的说法出现了:“我要在太空等你。”“我要在南极等你。”“我要在森林等你。”“我要在联合国等你……”

我想有些美好的事,虽然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实现,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生活在梦想之中。

兴发教育倡导的生涯教育,不仅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现阶段的兴趣,尝试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和接触相关职业,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小建立“长大之后我想做……”的职业意识和人生志向,让他们带着信念和一份使命感“生活在自己的梦想中”。在六年的读写生活中,我的“小豆豆”们为自己打开了一扇扇梦想的窗。

随着《身边的小豆豆》的出版,不少学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粉丝”,有的学生已经独立出书。更重要的是,兴发教育推动了他们自信、自学和自食其力的激情。兴发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自我兴发,我能想象到的最美的画面是,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捧起书本,享受爱、享受美、享受阅读的流动与宁静。

(作者系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景园小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0年10月28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