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育科研引领教师走出实践困境

发布时间:2020-11-05 作者:本报记者 张东 来源:中国教育报

“我们班的男生小喜学习落后、打扰同学,有时候还会抢同学的东西……”在近日题为“反思教育实践中的困境”的第三期教育行动研究工作坊成果汇报会上,北京交通大学附属小学教师张东云说,最初在遇到刚上一年级的小喜时,将他比作“空降到课堂的外星人”,决心要用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帮助他、改造他。但是,她的管教、纠正、单独辅导等努力都不见效果。

2019年,张东云进入了教育行动研究工作坊学习。该工作坊由北京教育科学院德育研究中心主办,是面向全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方法研修课程,结合行动研究范式,由专家带领学员一边学习研究方法,一边进行研究实践,通过研究处理日常工作中的困惑与难题。工作坊针对班主任、管理干部和科研骨干分别开设了叙事探究、案例研究和调查研究三种研究路径。

“大多数老师会根据孩子的表现归类、贴标签,然后去‘改造’。但是,因为老师是对着问题来解决问题,费了很大劲还是解决不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向明,作为叙事探究工作坊的指导专家,在与30多位教师的交流中发现,“中小学老师需要进行双环学习,从教育理论层面研究问题,跳出问题看本质,从源头来寻找解决方法。”

在工作坊,老师们不断分享自己的教育苦恼和困惑。远离集体的“怪”小孩,爱打闹的小王,等等,一个个影响班级整体进步的“问题学生”,成为了班主任老师心中的“痛点”。

老师们讲述着教育教学真实的师生关系和互动细节,专家们从理论层面指导分析。实践与理论之间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

“我突然发现,小喜需要的不仅仅是帮助,他更需要被理解、被夸奖、被尊重。”随着讨论日渐深入,感触日渐丰富,张东云进入了小喜的“世界”——他是一个能反复研究肥皂水如何能吹出大泡泡的“科学迷”,还是一个热心服务班级的“盛米饭专家”……

看待学生的角度变了,教育的“心结”也慢慢解开了。

“熏陶、顿悟和转变,是教师教育的三部曲。”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教授方燕萍说,“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熏陶,既给了我们自由和创造力,又把我们闭锁在自己认知境界的局限里。”

因此,老师往往会在凭借经验、先入为主的师生对立中迷失方向。方燕萍将班主任工作比作护理工作。“教育中遇到的并不是问题聚焦性的情况,而更多是情感聚焦性的。”她说。

工作坊的讨论和指导,激发教师顿悟,开始用新的眼光和洞察看世界。最终,他们带着改变的行动投入教育教学实践。

“我只有脱去自己坚硬的外壳,才能真正看懂孩子内心的需要。”朝阳区白家庄小学教师陈铁萍做了31年班主任后,曾一度陷入改造“后进”学生的困境中。在工作坊中,她第一次体验了从向外反思到向内反思,再到多元环境思考的转变。

“叙事探究是一种独特学习方式。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当他们找到了学术化的表达方式,就会生成一种特别的主题和故事,并将理论化为自己的理解,最终产生飞跃式的转变。”陈向明说,疫情之后,工业模式的教育将要转变为多样化的教学,来拥抱未来社会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思考什么是学习,什么是有效创新的学习。教师队伍培养提升的模式也需要进一步创新。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05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