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这样的思政教育更有力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践育人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0-12-22 作者:骆建建 李宁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时代 新职教 新征程(江苏篇)

“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此理念推动下,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创新,摒弃了传统思政课“你听我说”的教学方法,提出“小课堂、大社会”的改革思路,进一步完善实践育人体系,不仅使思政课从平面走向立体,更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迅速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

这样的思政教育,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鲜活生动的实践体验,这样的思政教育更有力。

    推举措 推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学校结合“党委书记项目”,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实践育人要求,加强实践育人总体规划,深化实践育人教学改革,整合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加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完善实践育人条件保障,力求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

学校建立实践育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优化实践育人教学计划,保障实践育人学时学分。统筹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内学生社团活动、思政课程实践环节,以德育为核心,整体设计实践育人体系。

学校强化学前指导,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结合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理论、重要节庆日,引导学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强化学中要求,确保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累计不少于2周,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高质量的社会调查、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强化学后评价,将日常思想表现纳入思政课程成绩评定,将思政课程成绩纳入学生评奖评优测评体系,形成知行合一的评价模式。

学校积极联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行业企业、社会服务机构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使每个二级学院、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基地。提升质量,整合学生工作部、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的优质实践育人基地资源,遴选和建设一批校级重点实践育人基地。

此外,学校整合校内德育工作队伍,定期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团学干部等参加专题学习研讨,持续提升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水平。统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与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校内外育人师资力量,合力开展实践育人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党委持续加大对实践教学、实践活动、实践条件支持力度,确保充足的经费投入;持续做好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场地建设,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为实践育人品牌项目建设、优秀学生社团活动提供丰富的活动场地。

    活起来 火起来

随着每一环节实践育人工作的落实、落细,学校思政课教学由知识传授、理论教育的过程深化为能力提升、价值认同和信仰坚定的过程,从而达到知行合一,思政课由活起来到火起来,迅速赢得了学生的喜爱。

实践育人活动日益丰富。学校以“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组织10支省级重点团队、22支校级实践服务团队,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比例达95%。通过构建“1+7+7”志愿服务活动模式,广泛开展社区服务、节能环保服务、阳光助残服务,社会各界志愿服务全部满意。

形成了十大校内品牌项目。以校内优秀学生社团为抓手、以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为依托,紧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道德修养、法治意识、工匠精神等,打造了一批理论联系实际的校内实践育人品牌项目。打造了十大校外品牌基地,学校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抓手,精选10个校级重点实践育人基地,连续10年派出学生团队开展实践,通过长时段、高质量、深层次的实践活动,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思政品牌基地。

实践活动特色日益彰显。学校将实践育人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建成了融微信、网站、校园直播中心为一体的新媒体中心,宣传学校正能量。思政工作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打造“常信日记”网络社区互动平台,着力建设“思政日记”专栏,打造网上“思政之家”。创作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动画视频,受到师生一致好评。 

实践育人影响不断扩大。学校“互联网+思政工作法”获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工作案例二等奖,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优秀示范案例五十强;“常信故事”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思政工作优秀案例汇编”;“1+7+7”实践育人项目入选“10100”创新创优工程重点项目。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充分彰显了学校实践育人的显著成效,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骆建建 李 宁)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22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