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育精准扶贫突破之道

发布时间:2020-12-31 作者:肖学平 陈成龙 刘飞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育扶贫一定要在“精准”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把有限的人力、财力、智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从而发挥其最大效益。

福建省宁德市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1985年贫困率为28%,2018年底就已下降至0.028%,基本实现了整体脱贫的目标。近些年,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宁德市的教育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其教育精准扶贫蕴含着什么样的扶贫规律呢?

调查先行,在“精准”上下功夫。调查研究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前提。要做到精准扶贫,就要先摸清贫在何处,扶谁,怎么扶,精确选定帮扶对象,精确定位帮扶的重点内容和帮扶的方法。为此,宁德市开展精准扶贫调查,发现近年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的问题已基本解决,教育脱贫对象已从区域集中贫困向个体分散贫困转变,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变。由此,教育扶贫工作重点也要随之变化。调查发现,当地教育“困”在教师教学梦想缺失,热情不高;“困”在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困”在教师专业成长缓慢;“困”在教师职称评聘缺乏激发性;“困”在优生流失;“困”在社会对教育职业认可度有待提高。针对这六个方面,宁德市研究出了七条对策——精准扶贫、精准管理、精准测评、课题定向、弹性设置、储备人才、提供舞台,对调研发现的新问题一一突破。

三扶融合,共同挖掉“贫根”。摆脱贫困,不仅要摆脱物质的贫困,同时还要摆脱精神文化的贫困。要从根本上铲除贫困,就要把扶贫、扶志、扶智融为一体,把受帮扶者的心焐热、劲鼓足,提升教育脱贫的内动力。

宁德市把大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工作,教育投入得到了有效保障,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更加完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区域乡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公平教育环境的成功营造,是当地教育精准扶贫取得重大胜利的重要原因。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教师专业素养是衡量学校师资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宁德市出台了多项扶持贫困地区与乡村教师的措施,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专业能力,激发农村教师的内生力,促进了师资合理配置,有效地提高了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但要让他们上得起学,还要让他们学得好。由于受“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有的家长不重视子女的学习,造成这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差。还有,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普遍存在自卑心理。针对以上情况,许多学校开展了“暖心活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在物质上帮助,雪中送炭;在精神上给予激励,春风化雨;在心理上给予正向暗示,增强其自信心;在学习上及时关注,使其学业有进步;使贫困生克服因贫困带来的自卑心理、懒散的习惯,尽快融入集体生活,真正做到“人穷志不穷”“穷而不坠凌云之志”。

确保实效,决胜脱贫攻坚战。党中央发出的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命令,如战鼓催发,更增添了当地决胜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和勇气。在这场战役中,加强党的领导,各行各业出谋划策,各个系统协调行动,可谓闻鼙鼓而振奋。

宁德市委、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党组织深刻理解教育扶贫对于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意义,积极宣传、领导、协调、推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为了保证教育精准扶贫的顺利进行,教育行政部门还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管监督机制,提倡奉献精神,高唱“正气歌”,努力消除教育精准扶贫中出现的消极杂音。

宁德市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认真完善和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国家资助政策,从2009年至2018年,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总量连续居全省首位,共发放贷款9.598亿元,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宁德市许多中小学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了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家校联系、结对帮扶、情满校园、温暖家庭等活动,努力做到“精准资助,确保政策惠及一个不漏;控辍保学,确保上学路上一个不少;倾情关爱,确保留守儿童一个不缺”。

中职学校也在当地教育精准扶贫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宁德市各县区的职业中专研究市场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所设置的课程具有实用性,所培育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强,增强了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这些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使自己和家庭脱离了贫困。

(作者单位:厦门实验中学,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精准扶贫与巩固教育精准扶贫成果的研究”[FHB170578]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31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