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刘佛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学》教材编撰者

发布时间:2021-06-03 作者:本报记者 黄鹏举 整理 来源:中国教育报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数风流人物·党史中的师者 

刘佛年(1914—2001),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29年从长沙明德中学毕业,考入武汉大学预科。两年后进入本科,1935年毕业,又考入广州学海书院。1937年出国留学,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剑桥大学及法国巴黎大学攻读研究生。1940年,刘佛年回国,先后在西北联合大学、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任教。

抗战胜利后,刘佛年被暨南大学聘为哲学概论和教育哲学的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暨南大学校委会常委兼秘书长,后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兼任上海教育工会副主席、上海哲学会副主席。1951年起,刘佛年担任华东师范大学第一任教务长,他领导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开创性地建立了新中国师范教育的见习和教育实习制度。1961年,刘佛年组织编撰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学》教材,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前期满足了全国教育学科的教学需要。

1978年,刘佛年担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1980年,在他的倡导下,经教育部批准,华东师范大学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教育科学学院,他兼任首任院长。在他的推动下,华东师范大学在全国率先举办了教育科学专业班,加快了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新学科的建设。1984年,刘佛年任华东师范大学名誉校长,仍指导博士研究生,还承担了编写《教育基本原理》的国家科研任务。

刘佛年为探索创立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作出了毕生努力。他认为,高等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和学术性应该是统一的,两者不应偏废,也不应割裂。这一办学思路对我国整个师范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他非常关心中小学教育,认为有两点必须注意:第一,没有固定的差生,优秀的教师应当而且能够把差的学生教好,基础教育要关心每一名学生;第二,知识、能力、态度三者不可分割,学习成绩的优劣,教育与环境有决定作用,对掌握知识来说,态度是很重要的,甚至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本报记者 黄鹏举 整理)

《中国教育报》2021年06月03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