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上市,国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们用充满浓郁童趣的美文,讲述了时代先锋的成长故事。截至目前,该丛书已累计出版两辑,共30种。党建读物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邀请作家带着先锋人物的故事到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浙江、广西等10余个省份,影响了170多万名青少年读者。图书出版后,先后入选2019年度中国版协30本好书、2019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等多个图书榜单,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出版业专家学者及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建读物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继续推出“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第三辑(首批20种),邀请顾抒、殷健灵、葛竞、徐鲁等一批深受小读者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家,运用孩子们读得懂、喜欢读的语言,讲述黄旭华、林俊德、樊锦诗、邰丽华、郭兰英、王顺友等先锋人物的成长故事和感人事迹,为小读者们树立人生榜样。
本文选取“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第三辑中部分代表作家写给小读者的话,帮助小读者解读平凡而伟大的先锋人物精神密码,培养广大青少年读者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激发昂扬向上的生命力量。
如深海潜艇般默默前行的“埋名人”
《黄旭华——志探“龙宫”》作者:葛竞
每个人都渴望梦想成真,每个人都期待着享受梦想带给自己的高光时刻。你想过吗?从成功的人到伟大的人,中间有一段漫长的路程,这里包含着对一个人意志与品质的考验,更要用时间来检验一个人的胸怀与信仰。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就经历了这样的人生考验。青年时代,他在上海交通大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祖国的新生,为了唤起同辈年轻人的觉醒,他在血雨腥风中为党的事业秘密地奔波着。
进入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后,作为中国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他主持完成了中国第一代鱼雷攻击型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研制。
当核潜艇在南海做深潜试验时,黄旭华随潜艇下潜300米,他是世界上首位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这样光辉的成就,却在很长一段时间被隐藏了起来。
因为从事的工作要严格保密,黄旭华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几十年间,他的贡献和事迹不能被公众所知,对自己的父母也要守口如瓶。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与高难度的研究过程中,黄旭华却始终初心不改,埋头苦干,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永远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晚年,黄旭华先后获得共和国勋章、国家科技进步奖等,现在的他名满天下,家喻户晓。
成功的人,伟大的人,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与死神赛跑的马兰英雄
《林俊德——铸造“核盾”的马兰英雄》作者:徐鲁
林俊德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爆炸力学工程技术专家,也是在罗布泊大漠里隐姓埋名奋斗了几十年、为新中国铸造坚固“核盾”的英雄之一。
林俊德刚从大学毕业,就被国家挑选出来参军入伍,先后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试验任务。他也是少数几位参加了我国全部45次核试验任务的科学家之一,为祖国的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事业的发展倾尽了毕生的心血。直到晚年,他患上癌症,却仍然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在病房里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病危中的林俊德,被家人搀扶着,坐在电脑前,开始了一生中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他留给人们的最后一句话是:“请把我埋在马兰……”
马兰,是林俊德院士战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在马兰,有一座庄严肃穆的“马兰革命烈士陵园”,2014年清明节,林俊德的骨灰也被护送到了他工作和战斗了大半辈子的马兰,安葬在这座陵园里。从这一刻起,他再也不用“隐姓埋名”了。因为林俊德这个名字,早已镌刻在了我们伟大祖国国防科技建设事业高大而坚固的丰碑上!
无畏黄沙漫天,为敦煌交付一生岁月
《樊锦诗——敦煌的女儿》作者:顾抒
敦煌,自从丝绸之路的驼铃叮当响起,就与中国的文化艺术和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无畏于黄沙漫天,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痴心不改地守护着这块“圣地”,哪怕远离自己的至亲,哪怕一度被世人遗忘。他们将一腔热血交付于此,从鲜衣怒马的少年变为满面风霜的老人。他们将一生岁月交付于此,只求敦煌石窟从人间消失的时刻推迟一点儿,再推迟一点儿。
在这群默默无闻奉献的敦煌人之中,有一个瘦削却坚毅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敦煌研究院的第三任院长樊锦诗。这个江南长大的女孩,在1963年以北大历史系毕业生的身份正式来到敦煌,一待就是50多年,再也没有离开。为了敦煌,樊锦诗告别了温暖家园,只身奔赴缺水断电的内陆小城;为了敦煌,樊锦诗曾与爱人分离了整整19年,也亏欠了两个孩子许多;为了敦煌,樊锦诗在艰难时刻无法一直陪伴家人,只能听着9层楼的风铃声,独自怀乡……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她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从危险的蜈蚣梯顶端一点点地开始考古工作,与同事们并肩清理流沙,直到后来和莫高窟人以科技手段保护石窟,守护敦煌,如今推出数字电影《千年莫高,梦幻佛宫》,尽可能地留存下每一幅珍贵的壁画与文物资料。樊锦诗说过:“你对它有深深的爱,就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它。”
愿孩子们永不忘记守护这份宝藏的前辈们。
用“心”聆听的无声舞者
《邰丽华——无声之舞》作者:殷健灵
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在舞台上创造了辉煌,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华人认识并记住了领舞者——聋人舞蹈家邰丽华。
其实,在此之前,邰丽华的足迹早已迈出国门。早在2000年,在世界级艺术殿堂——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邰丽华曾以充满激情的曼妙舞蹈,征服了“什么都见过”的纽约观众。2002年10月,在日本出席世界残疾人领导会议的代表,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称为“人类特殊艺术的火炬”和“全球六亿残疾人的形象大使”。而邰丽华作为艺术团的形象大使,她代表的正是中国6000万残疾人……
邰丽华的确是一位励志榜样。她的出现,不禁让人们惊叹:原来,听障人士与音乐、舞蹈等艺术之美并不绝缘;对于所有的听障人士,甚至整个残疾人群体,还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她让所有人意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人与人的平等,怎样才可以活得更有尊严,即便身体残缺,但残疾人依然可以在黑暗中体味光明、于无声中感悟韵律、于残缺中寻求完美。对于庞大的残疾人群体来说,邰丽华是标杆,是明灯,是曙光;对于健全人,邰丽华更是镜子,是榜样,是希望。
《中国教育报》2021年07月01日第4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