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牢记初心使命 提升全球话语能力

发布时间:2021-07-31 作者:姜锋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迎来建党百年,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要求我们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基本特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建党百年来,从上海外国语学社的“渔阳星火”,到改革开放后中国不断深度融入世界,再到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紧密相关。

    强信念 保持世界眼光

历史一再证明,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稳定就没有繁荣,中国越发展,越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对外工作的双重使命:既要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营造更好的国际环境,也要为促进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具有强烈的历史主体意识与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意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与其世界眼光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眼光表现为清醒把握历史前进的逻辑和时代发展的潮流,表现为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表现为对国家现代化路径的积极探索和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中国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外语高等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发展的观点,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

更理念 推进对外开放

中国应当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顺应世界大势,积极主动融入时代发展潮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共产党治理下的新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链接起来,让开放的国内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开放的国内市场促进参与国际市场循环。我们必须从“学习者”向“主要贡献者”和“引领者”转变,发挥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在开放中促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现代化的了解和理解,以大开放促大合作、以大合作促大发展,努力实现更全面更深入更务实的对外开放。外语高等教育要大力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多语种+”卓越人才,提升学生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为新时代加快和扩大对外开放作出贡献。

转观念 促进人文交流

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需要强有力的全球性应对。面对严峻的全球性挑战,我们需要转变全球治理观念,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理之道,不断充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倡导共商共建共享。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未来,世界各国应该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语为人镜、言为心声”,外语高等教育要以语言教育、语言学习为重要方法和路径,更好促进中外人文交流。

抓机遇 奋力转型升级

新的时代条件下,上海外国语大学致力于建成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一流外国语大学,提升全球话语能力,服务话语体系建设。话语体系和话语能力已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时代课题。我们认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更是知识的工具,本质上是价值的承载。换言之,语言不仅仅是一般性交际工具,它只有上升为话语能力和话语体系,才能更好地为我国高质量对外开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全球话语能力突出强调国别、语别,即在熟悉对象国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话语对象运用不同的话语,构建有针对性的话语体系。全球话语能力表现为灵活的国际理解力、语别表达力和跨文化沟通力,可以理解为“言之成理,言之有识,言之共情,言之可信”。提升全球话语能力,外语高等教育要推动实现专注语言教育教学向开展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创新的转型升级。

正在开展的“新文科”建设为外语高等教育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第一,外语高等教育要围绕时代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新技术前沿,推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等变革,以增加课程供给为核心,全面升级人才培养方案。第二,深刻认识课程思政的意义,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科学运用课程思政的方式,切实发挥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第三,主动推进大类招生、平台课程、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培养理念变革。在“双一流”建设中突出人才培养第一导向,以一流学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带动相关学科生长。

回顾建党百年历史,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开始就是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政党,党的创始是与外语教育、外语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加强外语教育、外语学习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树立世界眼光的重要路径和方法。站在新征程的起点,我们必须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加快语言类高校转型升级,培养具有全球话语能力的卓越“多语种+”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外语高等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2021年07月31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