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因地因时因需创设“耕读”课程

发布时间:2021-10-10 作者:曾小倩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农村发展重点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幼儿园如何适时作出适应性变革?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开展耕读教育”,作为创新农村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载体。

近年来,依托都江堰市“三园四美”校园文化建设,我园因地制宜开展“耕读教育”,深入挖掘乡土文化,以本地中药川芎的种植为依托,将耕读文化植入校园环境、课程体系和园所文化,打造富有“川芎”特色的园本课程,创设饱含农耕文化的校园环境,让农村娃真正感受到悠久而深厚的耕读传统,获取“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自信。

从抽象到具体,选择贴近生活的课程资源

我园所在的石羊镇,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既是蜀王贵妃花蕊夫人的故里,也是著名的中药之乡川芎小镇。

刚开始,我们将花蕊夫人作为切入点,融入园所场景营造,打造五彩花园,有效嵌入文化元素,让幼儿在园内感受历史的熏陶,同时发动幼儿探究名人传记,通过观察记录了解花卉生长过程,感悟生命教育,养成劳动习惯。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与幼儿一次次的互动,根据幼儿兴趣生成了“栀子花口渴了”等主题活动,真正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玩耍和探究。

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花蕊夫人历史文化难以呈现,离幼儿生活还有一定距离,幼儿也不易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全体教职工反思研讨,将本土资源一一列出,最后决定开展基于“川芎小镇”特色的园本课程建设。

这是一次贴近生活实践进行课程创设的尝试,很快就找到了汇聚生活教育、劳动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多种教育内容的课程生长点。首先,石羊镇作为川芎种植基地,有着得天独厚的种植经验,幼儿最易了解的就是川芎的种植。爱国源于爱乡,幼儿在学习本土种植技术的同时认识自己的家乡,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其次,通过川芎种植的实地体验,让幼儿了解川芎,进而认同中医药所蕴含的追求整体、平衡的文化价值理念,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最后,结合中药种植打造百草园,幼儿参与种植金钱草、蒲公英、艾草、川芎等药材,了解中草药的种植史、功效与价值等,并记录生长过程,形成了一边耕作、一边学习体验的耕读教育模式。

从环境创设到课程建构,植入农耕文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在基于“川芎小镇”特色的园本课程建设思路指引下,我们深入挖掘耕读的独特价值,加快对园所环境的改造,进一步植入“农耕文化”。在此前突出花蕊夫人五彩花园、中医药种植百草园的基础上,我们将后操场绕墙一周的杂草灌木改造成四季果园。根据不同水果的成熟季节,开展了“橘子旅行季”“樱桃采摘记”“美丽的桃花源”等主题活动。

与此同时,我们还以农耕文化为主题,设置“三墙”教育。一为幼儿互动墙,定期开展五大领域下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感知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以及石羊镇气候特点和风俗民情;二为诗歌文化墙,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按照节气时令开展诗歌朗诵、乡土儿歌推荐、石幼文化节等活动,让幼儿园老旧发电机房、废弃灌木丛变为陶渊明笔下“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田园新场景;三为农耕文化墙,通过展示农具、老旧物件等,引导幼儿多途径、多方法了解家乡的自然、文化景观和资源特产,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把情境融于墙饰,充分发挥幼儿与环境互动的作用。

在富有农耕文化的园所环境中,教师生成课程的潜力被充分激发。教师从适应幼儿发展水平的角度出发,从川芎种植特点、药用价值等板块建构课题,分别融入到幼儿园课程和幼儿游戏中;积极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宣传“川芎小镇”特色园本课程的理念、优势等,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参与;结合“川芎小镇”基地打造,以节气为时间轴,开展系列特色主题活动。

通过环境的改变和活动的推动,幼儿充分浸润在“川芎小镇”的农耕文化之中,激发了对劳动、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环境作为无声的教师,提升了幼儿的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总结能力。教师详细记录每一次师幼活动过程,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反思,逐步推进了园本课程的发展。

在原生态情境中,让教育自然发生

以川芎种植的耕读文化为基础和特色,我园呈现出“一草一木皆学问,一人一物皆教育”的天人合一状态,自然之中的教育并非刻意而为,而是在幼儿捉蝴蝶的瞬间,在教师带领幼儿拿起锄头除草的瞬间,在家长带着中草药种子来到园所的瞬间,耕读教育在自然而然地发生着。

边耕边读的教育,实现了情境教育的功能和境界,幼儿真正在自然中成长、在情境中学习。园所里的樱桃熟了,却赶上了一个小假期,不能及时采摘的樱桃掉落满地。教师借此机会,因时因需开展劳动教育,让幼儿到樱桃树下去观察、感知和体悟:“为什么满树的樱桃最终却没有收获?”“果子成熟后,我们需要如何去照顾它?”幼儿在此过程中体会到“粒粒皆辛苦”和珍爱生命的道理。

在推进“川芎小镇”特色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2018年以来先后创设了“川芎基地游”“川芎种植系列”“我眼里的川芎”“美味川芎”“石羊川芎分布”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都是顺着幼儿的兴趣点逐一生成。如“川芎基地游”就是分小中大班,按五大领域不同的目标设定、活动方式和评价体系而开展的。幼儿、家长、教师都会不定期深入基地,参与播种、施肥、浇水、除草等活动。回幼儿园以后,幼儿就自己观察的内容展开讨论,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记录每个时期的认识。活动按季节开展,幼儿既有强烈的兴趣,也能感受到明显的变化。各方在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悟,家园关系在良性和谐的轨道上运行,教育也悄无声息地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川芎种植系列”活动中,全园兴致勃勃地开展火热的种植,结果一个冬天以后,整个百草园基地“全军覆没”。教师和幼儿都非常沮丧,不少孩子在面对空空如也的园子时,忍不住流下泪水。这时,我们抓住教育契机,迎面而行。首先,教师介入稳定幼儿情绪,与幼儿共情,询问幼儿难过的原因,通过晨谈、绘画、演讲等方式广泛开展讨论,促进幼儿语言、艺术等领域的发展。其次,再回到种植活动本身,“川芎‘集体离开’的原因是什么?”教师不仅请家长进园讲解,而且还请农技站的专家带领幼儿去“川芎实验基地”感受,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绘制出“川芎生长统计图”。最后,根据专家支招,了解种植川芎的最佳时机,开展了第二轮的种植活动,看到教师和幼儿信心满满的笑脸,我们不禁感叹,教育本该如此。果然,今年我们迎来了首个丰收年。

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我们鼓励教师和幼儿在情境中通过游戏的方式体验、学习。整个教育过程要兼具趣味性、生活性、科学性、本土性与发展性,通过“操作体验—感知思考—内化升华—外显行动”丰富幼儿经验建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就像川芎种子那样,耕读文化、情境教育的课程理念,在我园落地开花,在润物细无声的生活化教育过程中,幼儿拓展生活经验,增强动手能力,了解家乡文化,幼儿园逐步做到让幼儿开心、教师舒心、家长放心。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石羊幼儿园园长)

《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10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