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县域普通高中振兴系列报道·专家谈④
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的《“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县中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推动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以上。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优质教育资源逐步向主城区集中,县中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对这些变化进行深刻的思考、研究,分析其内在联系和未来趋势,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有效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益,是县中发展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仅靠外部资源实现县中振兴是远远不够的
深入分析当前县域高中办学存在的困难,除了办学经费、办学资源不足,优秀师资流失,以及优秀生源流失等共性原因外,还存在着以下五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是办学理念的滞后。在过去相当长的发展历史中,县域高中依靠敬业、刻苦、细致、严谨的优良作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但随着课程改革、评价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县域高中在许多方面逐渐暴露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如:对教育发展形势的研判,教育质量内涵的理解,课程意识、能力的提升,学校内外部环境资源的优化,学校内在潜能与活力的激发等。
二是发展定位的迷惘。学校发展必须立足自身的办学资源条件,理性、科学地规划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生动、适性的发展。但有些县中缺乏对自身发展的清醒认识和准确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盲目攀比、好高骛远的思想,教学中存在着过早、过快、过多、过难的“四过”现象。学校所在地的党委政府对学校要求也过于功利,以名校升学数量来评估办学质量。同时,家长、社会对教育的焦虑、期待也是与日俱增。各种因素的叠加导致一些学校陷入简单重复、僵化教条、高耗低效的困境。
三是管理方式的陈旧。在一些县域高中,依然信奉、沿用着传统的管理方式,他们坚信延长时间、重复训练、苦教苦学是提高质量的不二法门,所以在日常管理中大多采用封闭或半封闭的军事化管理方式,简单地运用考试成绩评价部门和教师的工作绩效,缺乏适应时代变革要求的系统、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和手段。所以在这些学校,教师整天忙于课务和事务,很少有时间去交流、研究;学生的体育活动、课外阅读、艺术欣赏、社会实践、学科探究等活动受到严重挤压,整天淹没在题海里,身心疲惫,效率低下。
四是课程内容的单薄。由于历史积累和现有研究能力不足等原因,县域高中在整体建构学校课程资源上相对短缺。在教学视导中我们发现,有些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不仅图书、报刊量少质次,而且利用率很低;学科活动性课程、研究性课程、特色类课程很少,学科教研活动也缺乏专题性的深入研讨和资源积累。在当前课程改革、评价改革以及学生个性发展多样化的新形势下,课程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校长和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能力和课程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水平和办学质量。
五是学校文化建设滞后。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根脉、底蕴和动力源泉。县域高中的文化建设显得相对滞后,学校主要以升学为评价依据,竞争有余而协同不足,勤奋有余而灵动不足,人文气息相对淡薄。学校在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环境与制度建设、课程与教学以及人际关系、教研氛围等方面呈现出简单化、功利化的现象。
县中振兴固然需要在办学经费、生源质量和师资队伍等方面予以保护和倾斜,但如果仅靠这些外部资源,要实现县中振兴是远远不够的。分析全国各地县中办学的成功样例,我们发现,高质量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文化建设才是学校抵御因各种政策调整和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干扰和冲击的核心竞争力。
自主发展力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能力
挖掘、剖析一些县中的成功经验,有一些共同的办学特质非常值得思考、学习和借鉴。这些特质共同建构起学校的文化场域和精神价值,它们是:价值、秩序、氛围和组织。其中,最重要的是价值,价值就是学校办学的底层逻辑,它体现了学校的理念、目标和追求,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如果缺乏价值的引领,势必会造成办学的迷离和盲从、忙乱和低效。因此,县中振兴首先应当是重塑学校精神,找到自主发展力,建构立足当下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办学理念、运行机制和实践路径。
对于学校来说,自主发展力是学校充分挖掘、培育、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构建、优化管理系统和运行机制,激发内在活力和动力,促进事业不断发展的能力。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曾经说过:“哈佛的成功主要是形成了一种明确的办学理念,有一套系统的制度和机制做保障,即使没有校长,哈佛一样可以正常运转。”学校的发展不能只靠外部的资源输入和行政指令,而应通过内在的系统的制度和机制,有效运行,发挥已有资源的效能,并催生出新的资源。
学校具备了良好的自主发展力,就能较好地协调系统运行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整合、利用、生发各种资源要素,促进价值的形成、逻辑的建构、氛围的营造和组织化程度的提升,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学校的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提升县中的自主发展力
提升县中的自主发展力,主要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明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学校管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一定要有一种内在的价值、逻辑贯穿其中。这种价值、逻辑既来自学校逐步沉淀下来的历史传统,又与学校的育人目标、客观条件和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紧密相连。如南京市江宁高中的“贴生而行”的教学主张,组织全体教师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分析学生现状,真正做到基于学情,准确定标,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加强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整体思考。学校要积极探索并建构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有效联通学校各个部门和各种要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且在运行过程中进行及时监控和调整。如学校的教学工作是和德育工作、常规管理、教育科研、后勤服务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高中三个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是相互关联、紧密衔接的;学科与学科之间不仅有内容、方法上的渗透,更有思维、情感上的互补。只有站在全面育人的高度通观全局,才能形成对各项工作的整体理解、认识和把握。
三是加强学校的规范管理和文化浸润。管理涉及四个关键要素:人与资源、管理者、目标和过程。学校管理的本质就是优化这些关键要素并且合理配置以发挥最大效益。学校要从自身发展历史和客观现实出发,梳理、提炼属于自己的精神价值和发展路径,形成切合学校实际的、为广大师生认同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机制。如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针对近二十年来出现的规模扩大、优秀师资稀释、管理力量弱化、优秀生源流失的现状,着力学科教师团队和班级管理团队建设,提升了协同育人的效益。
四是注重管理机制的创新。学校管理既要坚守常识、遵循规律,也要勇于变革,敢于创新,打破传统思维和陈规陋习,用新的理念、机制和方法突破发展瓶颈。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学校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但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对现有资源的利用。要激发每一个成员的主人翁意识与学习研究、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如南京市扬子高中针对在现行管理体系中因为教研组被弱化而造成的教学管理虚化、脱节的现象,建构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双轮驱动”管理机制,激发了内在活力,提升了管理效能。
县中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繁杂而艰巨,需要像生态环境修复那样做好系统思考和整体设计,需要政府、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更需要学校用专业的眼光、科学的态度、研究的方法去分析、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有了内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善,尤其是学校在管理、教学中的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县中发展一定会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主任)
《中国教育报》2022年05月14日第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