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济南市市中区与甘肃省临夏市开展“10+4+N”教育协作

一段跨越千里的教育情缘

发布时间:2022-08-22 作者: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董国华 来源:中国教育报

晚上10点,在距离山东省济南市1600多公里的甘肃省临夏市第一中学校长室内,依然灯光通明。在这里,从济南市十六里河中学来此挂职校长的“山东大汉”李禀轩,不是忙着研究教育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就是研究学生的中考志愿填报等事关学生成长发展的事宜,他已然习惯了这样紧张忙碌的生活。

“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努力将济南市市中区的品质教育的火种带到临夏,让临夏的5000多名孩子接受优质教育,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走出大山,成为民族团结的桥梁和纽带。”李禀轩说。

2021年,在东西部教育协作中,济南市市中区与被称为“中国花儿之乡”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结成协作对象。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坚持将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与临夏市教育局联手探索实施“10+4+N”教育协作帮扶机制,即10所结对学校,4家驻点支教协作单位,N种协作方式。其中,4家驻点支教协作单位由市中区教体局选派12名干部教师挂职支教,推动两地教育逐步形成了“管理互通、资源共享、质量同进、合作共赢”的发展态势。

李禀轩就是挂职干部中的一员,他被选派为支教队带队组长,并担任临夏市第一中学挂职校长,和同事们与“临夏花儿”结下了一段特殊的教育情缘。

2021年7月16日,市中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宫春率队来到临夏,到10所学校进行深度观摩、协商研讨,拉开了两地协作的序幕。宫春表示:“要通过专业发展共同体等方式让协作实现效益最大化。支教队成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的教研室,我们的名校长,我们丰富的教育资源,都会源源不断输送临夏,成为协作共进的坚强后盾。”

很快,市中区第一批教育支援团队来到临夏“输血”:中学教研室主任孟晓健、数学教研员姚慧明,育英中学副校长褚爱华、何晓丽,以及经五路小学的干部教师通过系列专业报告会,引领临夏干部教师感受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引起良好反响。

此后,“市中区教体局动员社会力量捐助大会”召开,36万余元的教学设备捐助到临夏受援学校,改善了受援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了教育信息化水平。

“我们12个人,在这里塌下心来扎扎实实开展‘组团式’支教、‘驻点式’帮扶。”李禀轩说。李禀轩与团队成员分成4组,提出以科研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向教师们发出“强师兴校、强研增效、强课提质”动员令,进驻4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帮扶工作,并组织临夏市一中的骨干教师到济南育英中学跟岗学习,将市中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断引入日常教育教学过程。经过不懈努力,临夏市第一中学在全州教学质量检测中从第12名上升到了第6名,学校还被评为全州首批校园文化展示校。

每天处理完繁杂的学校事务,返回驻地,李禀轩还要组织支教队伍总结工作情况。肩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坚定了他们追梦教育理想的脚步。与李禀轩一起来到临夏的赛丰华,被任命为临夏市新华小学校长,通过凝练集团文化共识,引领新华教育集团5所学校协同发展;临夏市第三幼儿园园长张霞带领教师开创了游戏化教学的思考与实施、阶梯式教研活动……

此外,双方还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优势,围绕学生入学适应性教育、课堂教学、专题教研、课题研究等内容,采取视频会议、现场直播等方式,开展了40余场线上教育教学交流研讨活动,上千名干部教师因此受益。

“遇到教学难题‘上线’看看市中区同行的做法,已成临夏教师的自觉行动,一个个‘云会场’、一场场‘云论坛’,也让跨越时空的专业研讨和学术交流成为教育协作的新常态。”李禀轩说。两地教师还自主生成了多个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组,成为专业发展“合伙人”,共同推动两地教育协作走向更深处。

《中国教育报》2022年08月22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