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关爱有“温度”,衔接无“坡度”

——探访山西省太原市育英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4-05-26 作者:特约通讯员 赵岩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敢于表达、阳光自信、好奇好问、习惯良好……”今年3月,山西省太原市育英幼儿园园长张伟宏带队来到太原市金刚里双语小学,实地了解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们在小学的表现,学校对孩子们的评价让她十分欣慰。

多年来,育英幼儿园坚持以“儿童成长”这一关键指标衡量幼小衔接成效,从儿童立场出发,关注儿童成长的每一个节点。

“拥有爱心,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基础和灵魂。为孩子们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是教育的核心。”张伟宏说。

    一日生活巧衔接,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长大

“大家好!我叫杨祎睿,这里是我们最喜欢的实验区,在这里我们每个人都会学习做一个小实验……”前不久,大(1)班幼儿杨祎睿为香港考察团成员介绍班级科学实验区,她的讲解不时赢得来宾的喝彩。

“小小讲解员”是育英幼儿园依托一日生活流程,对照《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在幼小衔接课程审议中形成的6个“规定动作”之一,旨在发展幼儿语言、社交能力。

“幼儿园和小学最大的不同,就是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贯穿在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中,而小学则是以分科教学、课堂教学为主要模式。”从事幼教工作30多年,张伟宏深知,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一日生活课程的构建,是保证幼小衔接质量的关键。为此,幼儿园组建了由园长、教学副园长、科研主任和一线教师组成的“幼小衔接课程”专项团队,确保准确、有效地落实衔接计划。

在第一轮课程建构中,团队通过梳理发现,幼儿园四大准备课程不均衡,如身心适应占比过小,而学习准备占比过大。经过研究,团队将四大准备占比调整到相对均衡状态。在主题课程中,幼儿园将《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的16条要点,转化成形式丰富的活动及课程,让幼儿在科学、有序的环境中平稳过渡。

张伟宏告诉记者,育英幼儿园大班的一日生活安排与中班有很多不同,而每一项背后都指向孩子入学准备的某个衔接点。比如,大班孩子签到变成每日不同的签到标志,其中包括数字、汉字、图案等,让幼儿在每日签到中自然锻炼握笔和运笔能力,而幼儿也通过用数字和汉字签到爱上了书写。

目前,育英幼儿园已形成了包括“一日生活的入学准备教育+主题课程的幼小衔接教育+区角游戏的核心经验提升”的课程体系。它聚焦一日生活11个环节,结合入学准备关键点,在晨间接待、喝水统计、午睡过渡、户外活动、集体教学及离园活动6个板块,将幼儿在入学准备期需要积累的生活、表达等关键能力进行巧妙渗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做好入学准备。

    园校双衔接,带给幼儿温暖的小学初体验

“陈老师,我想上你的课!”前不久,育英幼儿园大(2)班幼儿刘泽霖拉着太原市金刚里双语小学教师陈阳的手说。陈老师微笑着回答:“好啊,我会在小学等你们。”

当天是园校双方共同商定的“小学名师进课堂”活动日,太原市金刚里双语小学派出5名教学能手,为育英幼儿园全体大班孩子展示了5节小学语数英示范课。

课堂上,教师们生动形象的语言、环环相扣的设计、温馨的师幼互动和妙趣横生的小游戏穿插,让孩子们的“小学初体验”趣味十足。授课一结束,园校双方教师又立即坐在一起,针对课堂情况和幼儿反应商讨改进办法,并为在场家长答疑解惑。

教学副园长段宁莎告诉记者,园校双方每月都要进行一次双向教研活动,聚焦共学、共研、共评,围绕12个研究点开展联动教研,并形成有价值的单项方案。同时,幼儿园大班教师会到小学课堂了解每个孩子的适应情况,找到盲点,不断完善课程设计。目前,幼儿园与太原市新建路小学教育集团、太原市金刚里双语小学的双向教研活动已开展30多次。

为确保衔接质量,近年来,幼儿园还遴选多名教学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担任大班专任教师,还为大班配备了专职体能教练,将全园7名一线男教师中的5名安排在大班。这些教师专门负责幼儿体能训练,包括每周一次足球课和跳绳训练等,帮助幼儿提高耐力。“现在,有的孩子跳绳最多能达到每分钟170多次。”段宁莎说。

    家园共衔接,从点滴暖心事做起

“参加家长沙龙使我认识到,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家长的问题,要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老师的答疑解惑,让我知道了幼小衔接的正确方法,我会让孩子继续留在这里。”……日前,育英幼儿园中班近180名家长在参加完中班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后,纷纷表达了对幼小衔接的感悟。

幼小衔接之难,在于家长育儿观的转变。一度,受“小学化”倾向影响,育英幼儿园中班孩子在升大班时,总有一部分转入社会上的学前班或其他私立园。为留住孩子,幼儿园会在每年3月举办中班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

张伟宏介绍,家长会由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共同主持,家长不仅可以听到幼小衔接的正确做法,还可以直接参加家长沙龙,与现任大班教师互动,直观了解大班幼儿的日常生活,并通过填写问卷,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此外,幼儿园还编撰了“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从预热阶段、全面准备、精准衔接、自查清单、毕业倒计时5个方面为家长提供走出衔接盲区的方法,引导家长理性思考、选择。

对孩子的点滴关爱,换来了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张伟宏告诉记者,近年来,家长对幼儿园工作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8%左右,中班升大班时,大部分孩子都选择留在本园。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26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