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哈尔滨工程大学面向工程硕士开展职称贯通认证

打造优秀工程人才成长“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5-08-25 作者:记者 林焕新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报讯(记者 林焕新)近日,看到自己参与设计的中国首艘寒地纯电池推进内河船“领航之星”在松花江上成功首航,哈尔滨工程大学首批哈电集团定制化专班毕业生马弘章心潮澎湃。

  “领航,要靠一颗强大的‘心脏’。”马弘章对此再熟悉不过。2023年,研二的马弘章进入哈电集团进行两年的实践培养,并参与企业重点项目“领航之星”电动船动力系统的研究工作。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马弘章与团队成员围绕“寒地智能内河船舶电力推进系统”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对矢量控制技术展开了系统的仿真分析与优化,终于为“领航之星”研发了全电力发动机“心脏”。

  当“领航之星”起航之时,马弘章也开启了人生新阶段。“毕业后,我有了新身份——工程师。”马弘章说。今年6月,他凭借过硬的工程师理论与实践能力,得到“工程师职称资格认证委员会”和企业的一致认可,获得工程师职称证书。7月,马弘章正式入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航空弹药研究院,成为该单位第一位“持证上岗”的应届毕业生。

  “今年,共有包括马弘章在内的37名应届工程硕士,毕业即是工程师。他们的创新成果涵盖校企合作项目、市级以上重点项目、产品样机等多类实践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处长霍慧说。

  2021年9月,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哈尔滨工程大学聚焦东北振兴战略急需,协同省内重点高校、企业,率先在全国牵头成立首个省级统筹的校企联合培养机构——龙江工程师学院,面向高端智能装备产教融合育人联盟成员单位,开展定制化专班培养。与此同时,学校探索“2+1+X”卓越工程师能力证书体系,其中,“2”是毕业证、学位证,“1”是工程师职称证,“X”是各类职业资格证,由此贯通工程师职称与任职资格、技术岗位通道,打通卓越工程师培养“最后一公里”。

  2023年4月,黑龙江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关于龙江工程师学院贯通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与工程师职称资格认证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依托龙江工程师学院,面向省内14所高端智能装备产教融合育人联盟高校,开展工程硕士工程师职称贯通认证工作,组建了包括190位专家的评审专家库,涵盖省内12所高校、52家装备制造业企业。这意味着,符合条件的学生,毕业就能成为“工程师”。2023年12月,黑龙江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复设立黑龙江工程师学院,学院隶属省教育厅,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办学。

  霍慧介绍,为保障职称认证的“含金量”,校企专家从课程学习成绩、专业实践考核和业绩代表成果等3个维度,通过评议组通讯评议、认证委员会现场审议等方式,面向应届工程硕士毕业生开展资格认证。“评审标准对标各类工程专业职务工程师工作经历能力评审,更侧重考查学生独立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工程项目实施的分析研判和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科研成果的能力。”

  作为首届工程师职称认证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尔滨电气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专业师刘克为,给这条成长“快车道”点赞:“工程师职称认证将学生入企实践前置,让企业精准选人用人留人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人才的路越走越宽。近年来,哈尔滨工程大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龙江高质量振兴发展,分别与中船集团、中核集团、哈电集团等44家央企及央企所属企业实施项目制贯穿式培养,将企业一线的关键核心难题转变为校企师生合作攻关课题、转化成学生毕业选题,以“三题合一”破解产学“两张皮”。学校聘请重点制造业企业首席科学家、大国工匠等600余人担任工程硕博士导师,校企导师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计划。

  “长期以来,哈尔滨工程大学培养了一大批国之重器的总师。如今,我们的毕业生去向依然主要为‘三海一核’领域及国家战略急需领域,近80%的毕业生投身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学校将持续完善工程硕博士培养模式,让更多卓越工程师把实践成果写在强国之路上。”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宋迎东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25日 第0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