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陕师大千余名公费师范生15年接续援藏

一场雪域高原上的支教接力

发布时间:2025-09-22 作者:通讯员 薛滨瑞 本报记者 冯丽 来源:中国教育报

  “老师,看我画的布达拉宫,里面藏着您教我的各种构图技法呢!”在西藏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美术课上,学生卓嘎向实习教师杨鹏鑫展示自己的作品。

  杨鹏鑫是陕西师范大学的一名公费师范生。自2010年首批公费师范生赴藏实习以来,陕师大已连续15年组织千余名公费师范生,前往拉萨、日喀则、阿里、山南、林芝等地市的20余所学校进行教育实习,其中有80%以上的实习生主动选择留藏任教,在世界屋脊书写教育报国的青春答卷。

  1 “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热爱”

  陕师大首届公费师范生付瑜至今记得,2010年秋,作为赴西藏实习团队的一员,他和其他80名同学带着教案和抗高反药品,从西安出发,经过48小时火车、汽车辗转抵达西藏。彼时的西藏教育资源紧缺,师资缺口大,他们的到来,成了当地学校的“及时雨”。

  “2010年的教育实习不是‘一次性任务’,而是学校与西藏教育事业的‘终身约定’。”陕师大教务处处长张亚泽说,学校当年与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学科对口、长期共建”原则,通过源源不断为西藏补充专业师资,让优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在西藏落地生根。

  西藏阿里,这片高原中的“高原”,有广阔的牧场,却很难长出粮食。得知学校在阿里地区建立了教育实习基地时,2021级公费师范生仁青顿珠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不为别的,只为那里的学生大多来自牧民家庭,而我,同样是羌塘高原牧人家的孩子”。

  西藏的冬天寒意沁人。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那曲市嘉黎县,当时,因疫情影响无法到实习学校,2019级公费师范生扎西朗甲每天凌晨5点起床,先帮家里赶完牦牛,再去村文化室找信号上网课。作为西藏生源,他深知牧区学生求学不易,“很多孩子家里没网络,我就把知识点录成音视频再转发”。

  陕师大副教授庞玮连续多年负责西藏地区的教育实习带队工作,见证了一届又一届公费师范生从学校奔赴高原实习,最后正式加入西藏教师行列。她动情地说:“在这片高原上,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热爱。陕师大师生正是怀揣这份赤子之心,跨越山河,把青春汗水挥洒在祖国边疆的基层学校。”

  2 “学生的家长不在身边,我就是那个接力的人”

  “要让地理知识‘活’起来,就要走进西藏的自然与人文。”在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实习期间,2021级公费师范生格桑多吉坚持结合西藏地域文化设计教学案例,帮助学生建立对家乡的文化认同感。

  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实习的公费师范生罗布卓玛设计了“高原生态探秘课”:带领学生近距离观察格桑花的精巧结构,辨认藏羚羊模型,播放高原牧场生态纪录片片段……原本枯燥的理论,成了学生们追着学的“室内实践”。

  这种本土化实践,源于陕师大构建的“实践育人共同体”。2023年,阿里地区教育局与陕西7所高校共建“大学生教育教学实践基地”,陕师大作为核心参与方,制定《西藏自治区教育实习指南》,明确要结合西藏地方文化设计课程,结合牧区学情调整教法,结合边疆需求融入思政教育。在陕师大实习教师的课堂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卡片、高原地理实践、国家安全教育等特色教学,已成为西藏基层学校“新标配”。

  “实习不仅是‘教知识’,也是‘当家人’。”在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当实习班主任时,丁真多吉的一名学生因贫血突然晕倒。他背起学生直奔校医务室,随后又陪同去医院,并垫付了所有费用。丁真多吉说:“离家求学不易,学生的家长不在身边,我就是那个接力的人。”

  3 “让高原教育在新的起点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当年我的实习指导教师毕业于陕师大,现在我也成了一名实习指导教师。”现任教于拉萨中学的石磊,2011年曾在山南市贡嘎县中学实习。在西藏工作10余年,当年那个稚嫩的实习教师已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他创办“石说英语”公众号,收录了大量教学资源,惠及西藏10余所学校。“实习时,指导教师告诉我‘讲台虽小,能载山河’,现在我把这句箴言也送给我的实习生。”石磊说。

  一句箴言的传递,是陕师大援藏教育“薪火相传”的生动注脚。阿里地区日土县日松乡小学校长扎西顿珠,是陕师大首届公费师范毕业生,时隔13年重返母校参加“国门校长培训”时说:“得益于母校的培育,我更加坚定了做边境教育守望者的决心。”

  改变西藏面貌,根本要靠教育。近年来,陕师大持续深化“实践导向”的师范教育改革,扩大赴西藏实习规模,优化本土化培养方案,让更多毕业生在雪域高原发光发热。如今,在拉萨市区、日喀则草原、阿里雪山下的中小学,处处活跃着陕师大公费师范生的身影,他们以热爱和坚守证明着:教育的金种子,在青藏高原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陕师大将继续发挥教师教育优势,以‘西部红烛 两代师表’精神为笔,奋力书写教育援藏、民族团结的壮美篇章,让高原教育在新的起点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陕师大副校长陈新兵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22日 第0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