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校长专业标准,规划学校发展是校长的专业职责之一,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据笔者观察,当下,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把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更多是聚焦于“成文”。至于规划文本,通常先由办公室主任或教科室主任捉刀代笔,校长过目一下或稍加修改便上交完事了。
要真正实现以规划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关键要从“成文”转向“成事”,不是走形式,而是干实事。
校长应该明白,学校发展规划不是给领导看的,而是自己办学用的。它是校长带领师生等主动思考学校发展的产物,是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制定好学校发展规划,校长应转变思维方式,具有如下几个“规划思维”:
系统观念。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主要回答好5个问题:“我是谁”介绍学校概况,“现在在哪里”分析发展现状,“要到哪里去”确定发展目标,“如何到那里去”明确任务举措,“怎样证明已经到了那里”说明目标的达成标志。
设计为要。优质学校是理念驱动的。要重视办学顶层设计,凝练学校教育哲学,做好“铸魂”“筑梦”和“画像”这3件事,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愿景和育人目标,回答学校所要追求的理想教育、所要办的理想学校和所要培养的理想学生。
问题意识。问题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校长要在对学校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影响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问题的提出不能囿于表面现象,要聚焦本质。例如,在规划制订中,不少学校都提出了教师队伍年龄偏大问题,探究后发现其本质是教师的内驱力不足。
目标导向。目标是学校发展规划的灵魂。要科学制定学校发展的目标,目标要具体,切忌过于宏大和模糊;目标要适切,不宜过高或过低。目标表述可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具体目标尽可能量化、可监测。
逻辑自洽。规划文本各要素、内容之间要体现逻辑自洽,不能相互矛盾。如办学理念、发展愿景、育人目标之间要逻辑一致,规划目标与现状分析、发展思路有内在联系等。
要事优先。学校工作千头万绪,规划文本不需面面俱到。要聚焦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如办学方向、课程教学、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管理等。要基于学校的发展目标,突出学校的重点工作和特色工作。倡导校本化概念和个性化表达,少讲“普通话”,学会讲“方言”。
总之,一份好的学校发展规划文本,现状分析要全面深入、问题提炼要精准聚焦、目标设定要明确具体、实施举措要简明扼要,体现思路清晰、要素齐全、内容规范、文字简练。
最后,好的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不能止于“成事”,而要超越“成事”,走向“成人”。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很容易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学校的发展上去,即把学校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关注学校的特色和品牌建设,而把人给忽视掉了。然而,学校因为学生而存在,教师因为学生而相聚。办学的关键是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换言之,从表面上看学校发展规划指向“事”,实质是指向“人”。因此,校长制定规划时要思考规划怎么围绕促进人的发展而制定,在规划制定过程中是否充分考虑了人的真实需求,人发展了没有、变化了没有,发展了什么、变化了什么。要把师生发展作为至高原则,在“成事”中“成人”,在“成人”中“成事”。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26日 第06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