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别样的“红扣子”思政课堂

发布时间:2025-09-29 作者:张颖 王文忠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为什么教师讲了那么多大道理,学生却还是犯迷糊?为解开这个疑问,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小学思政教研中心与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合作,启动“红扣子”协同育人项目,让学生在体验中找到答案,使小学思政教育焕发新的光彩。

  书包里的小能手:

  情境教学法呼唤自主成长

  “说了八百遍要整理书包,孩子们还是乱扔!”小朱老师曾对着乱糟糟的书包叹气。当中北学院陶老师带着“情境教学法”走进教室时,她才发现思政教育可以如此鲜活。

  陶老师和助手们现场表演“小马虎与小能手”情景剧:当“小马虎”翻遍书包也找不到作业本,急得直跺脚时,后排的“小能手”则不慌不忙,从整洁的书包里迅速拿出所需物品,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们明白了整理的重要性。轮到“整理挑战赛”,小朱老师本想手把手教学生,却被陶老师拉住:“让他们自己试,错了才记得牢。”果然,有学生把文具盒塞进书包侧袋,跑两步就掉了出来,周围的小伙伴立刻喊:“要拉上拉链呀!”

  那堂课结束后,小朱老师在工作手册上写道:“看得见的示范,比听得见的道理更有力。”如今她的班级推行“整理小标兵”轮岗制,学生们每日互查书包,还创造出“书本站立术”,将课本竖排如列队士兵。她设计的“生活技能闯关课”也成为年级思政精品课。

  礼貌树丛的小星星:

  正向激励点燃内在驱动力

  “老师,他撞了我没说对不起!”“她借我橡皮没还!”……一年级学生的吵闹让初任班主任的小吴老师头疼不已。

  文明礼貌不能仅停留在儿歌背诵层面,如何才能内化为行为自觉?中北学院白老师带来的“礼貌树”活动,提供了破解难题的新思路。

  白老师在黑板上勾勒出光秃秃的树枝后,小佳率先举手:“不小心碰到人要说‘对不起’!”话音未落,小吴老师便往树枝上贴了颗星星,小佳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在这样的正向激励下,学生们争相分享生活中的礼貌用语,每一句发言都化作星星挂在枝头。“星星兑换券”制度更让文明行为有了持续动力——攒够五颗星可获得“协助发作业本”的机会。有次小丽忘记说“谢谢”,立刻有同学提醒“你的星星要飞走了”,这样的同伴监督远比教师说教更有效。

  如今,“对不起”“没关系”已成为班级日常用语,最调皮的男孩也会在撞到同学后主动弯腰致歉。小吴老师感慨:“以前执着于‘教礼貌’,现在才明白要让孩子体验‘被尊重的愉悦’。”当小吴老师蹲身系鞋带时,几个孩子围上来齐声说“老师,我帮您”,那一刻她忽然明白,白老师设计的“礼貌树”,本质是用“代币奖励法”搭建起道德行为的“脚手架”,当外在激励逐渐内化为“被尊重的愉悦感”,教育便完成了从“他律”到“自律”的跨越。

  时光机里的小梦想:

  当思念遇上数字魔法

  小雅总是坐在窗边发呆,她在“梦想卡”上写的“想再抱一次爷爷”,让小徐老师红了眼眶。这个失去爷爷的女孩,平时连“爷爷”两个字都不愿提。小徐老师抱着尝试的想法,找到了中北学院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导员。

  当屏幕上带着微笑的爷爷缓缓张开双臂说 “小雅长高了,爷爷为你骄傲”时,小雅嘴唇颤抖,眼泪如断线珍珠般滚落。全班学生屏息凝视,后排有个女孩小声说“我也想奶奶了”。这场“不可能的拥抱”,意外成为最深刻的生命教育课。

  此后,小徐老师设计了“时光信箱”活动,让学生给思念的人写信,由中北学院师生制作成动画。在班级里的“分享会”上,学生们纷纷讲述“爷爷教我放风筝”“奶奶煮的粥最香”,小雅也开始主动提起“爷爷以前带我摘枇杷”。正如小徐老师所说:“思政教育不仅要讲透大道理,更要接住每个孩子的小情绪。”

  草莓蛋糕中的小侦探:

  生活化德育中的规则启蒙

  “老师,绘画社团骗了我!”小亮同学的哭诉让冯老师愣住了——小亮报的绘画社团突然改成书法社团,还说“反正都是艺术”。冯老师自己都犯嘀咕:“这事该怎么跟孩子说清楚?”中北学院席老师的“法律启蒙课”,给了她答案。

  席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草莓蛋糕说:“如果你订的是草莓蛋糕,店家却给你巧克力的,怎么办?”学生们七嘴八舌:“要换回来!”“不给换就退钱!”席老师笑着写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用“蛋糕理论”解释:“把绘画活动换成书法,这叫违约。”课后,冯老师与席老师共同设计“权利”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不公平”,维护合法权利。现在学生们再遇到类似问题会说“要像保护草莓蛋糕一样维护自己的权利”。

  学生们的规则意识日渐清晰:小亮成功追回“绘画社团”后,在“权利故事会”上分享“签字前要看清内容”;借东西时会说“我们约定好明天还”;交换卡片时要“拉钩盖章”;班级图书角的书被撕破,学生主动提出“谁弄坏谁修,这是规矩”。席老师适时叮嘱:“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是保护每个小朋友的铠甲。”冯老师看着学生们交换卡片时认真“拉钩盖章”的样子,忽然理解了科尔伯格的启示:儿童的规则认知,需要从“避免惩罚”的前习俗水平,通过生活化体验逐步发展为“维护共同利益”的习俗水平。而草莓蛋糕,正是最好的“认知阶梯”。

  思政教育是“播种”的艺术。当理论星光与实践土壤相遇,播下了两颗种子:一颗在孩子心里,长成规则、文明、共情与力量;另一颗在教育者心里,长成对“尊重”与“智慧”的重新理解。就像学生在“写给六年后的我”的信里写的:“希望那时的我,还记得今天学会的道理。”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小学)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29日 第0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