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一次特别的圆桌会议

发布时间:2025-11-09 作者:马晓颖 来源:中国教育报

  陪餐前,我打算先进活动室看看孩子的自主取餐情况。踏入其中一个班级,看到的情景让我心生疑惑:首次取餐结束,菜已经空盆,却还剩下好多大虾。是就餐人数统计有误,还是孩子挑食?带着问题,我又继续走了其他班级,一圈下来发现,至少4个班大虾或多或少都有剩余,而菜和汤大多空盆了,厨房也没有多余的。

  以往如果发现就餐相关问题,通常是我或分管后勤的副园长先找到问题根源,然后直接对接餐厨解决问题。但这次,我意识到这些问题的背后,或许不只是“数量”或“喜好”的问题,更可能是保育员与餐厨人员、采购员之间的沟通不畅。如果我直接解决了问题,沟通不畅的问题还会存在。于是,我决定转换思路,安排了一场由采购员、餐厨人员与保育员共同参与的圆桌会议,将问题摆上桌面。

  会上,我以“剩余大虾”为切入点,请大家自主发言。厨师长率先说明:“食材数量按前一天的出勤人数采购,按当日班级上报人数分发,误差不会这么大。”保育员马上补充关键信息:“有的班级有海鲜过敏的孩子,还有的班级因为孩子跟风,出现了挑食问题。”

  针对“如何解决浪费与过敏问题”,大家很快达成共识。一是保育员每日上报出勤人数时,同步备注海鲜过敏人数,厨房采购、分发食材时直接扣除这部分用量;二是调整引导方式,面对挑食这种情况,保育员不能完全放任孩子自主取餐,可以和班级教师共同设计餐前引导方案,围绕当天食物设计餐前小活动,用趣味引导和循序渐进的鼓励方式,帮助孩子接受原本不喜欢的食物。

  当话题转向“菜量不足”时,厨师长解释:“这是因为执行‘取消备份菜’的要求,为避免浪费才减少了备量。”而保育员则反馈:“孩子想添菜时只能跨班匀菜,取餐时还得刻意要求‘先打一勺’,孩子的体验感也不好。”结合近两周每班1—2次的添菜需求,我们最终确定了弹性解决方案:每样菜保留800毫升备份,采购员按实际需求调整采购量,同时根据取餐次数和剩余数量动态优化分配。

  这次会议后,我和食堂管理员每餐都走进班级查看。令人欣喜的是,孩子的就餐状态变了,没有“跟风挑食”,而是沉浸在教师设计的“有营养的食材故事”中,化身“美食小侦探”,每种菜品都主动要求尝一尝。我们一边观察孩子对饭菜的喜好、记录剩余饭菜的数量,一边倾听班级教师对饭菜口味和分量的反馈。傍晚,食堂管理员、餐厨人员、采购员组织小会,汇报当天订菜数量及三餐剩余饭菜数量,听取汇总后的班级师幼反馈意见,调整订菜量与分发数量。通过每日进班观察和傍晚复盘调整,两周后,我们实现了订菜量与孩子需求精准匹配,实现了“当日餐食清零”。

  幼儿园后勤管理的各环节都需要做到沟通及时、流程清晰,稍有差池,就可能影响幼儿的健康,或造成管理低效。以过敏体质幼儿为例,班级教师与保育员都能记住名字,所以能在就餐环节把住关,保护幼儿健康。但这个信息却没有及时传递到厨房,从而造成了食物浪费。这是管理上的漏洞,需要及时堵上。与此同时,这次就餐调整工作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圆桌会议是协同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它能打破各部门原本存在的信息壁垒,搭建平等对话的平台,协同解决问题。园长、保育员、餐厨人员、采购员等可以聚在一起,围绕“让孩子吃好饭”这个共同目标,主动从自己的视角查找问题,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作者系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羊亭镇中心幼儿园园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09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