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数智赋能带来轻负高质

——一所小学的“幸福教育”答卷

发布时间:2025-11-10 作者:华洁 夏志明 来源:中国教育报

学生利用“作文智批”平台查阅作文批改情况。楼慧芬 摄

  在追求“轻负高质”的教育之路上,技术究竟是负担还是帮手?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小学以“数智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作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培训基地、浙江省同步课堂示范校,金山小学将“手拉手向幸福出发”的办学理念融入教育数字化改革,通过一场深刻的课堂、作业、评价与治理变革,让师生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课堂变了:从“经验驱动”到“证据导航”

  走进金山小学的课堂,信息技术不再是炫技的工具,而是精准教学的“听诊器”。学校引入“凡龙有思”教研平台,可实现一键录课回放,自动生成教学语音、教学场景、教学流程、教学轨迹、提问回答、学生学习等各维度的课堂分析报告,并给出总结与建议,其他教师可进行线上观课评议。比如,英语教师授课后,通过平台回放,看到个别学生在对话互动中的参与不足,随即优化提问策略。数学课的“纸笔互动”实时统计作答情况、音乐课上小智平台推送个性化资源、美术课上AR技术让蝴蝶在课堂上“翩然起舞”……技术正无声地推动教师从“经验范式”向“证据范式”转变,让因材施教真正落地。

  作业活了:从“千人一面”到“一生一策”

  “双减”背景下,作业如何控量提质?金山小学的秘诀是“双化机制”:设计精准化、批改智能化。

  2021年,学校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围绕省级立项课题“基于金山大脑的学后托管作业管理评价体系的开发与应用”,开发学校平台,初步实现了作业总量各科统筹,作业设计丰富多样,作业过程家校共管,作业质量持续提高。如今,学校正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作业设计中的应用,迈向更高质量的减负。2025年,学校又以立项的省级课题“指向思维提升:智学平台赋能小学生作业测评体系的建构与应用研究”为牵引,开展“一生一策”作业设计,实现更大面积更高质量的“减负提质”。

  学校倡导作业批改智能化,帮助教师减时增效。“作文智批”使教师批改效率提升4倍,它能快速定位共性问题,帮助教师开展集体辅导,还能实现个性化多维度评估(如语言表达、结构层次、审题立意),实施精准指导;“数学作业批改机”能快速识别答案,给出详细批改结果和解析,并形成数据积累。“英语口语评测”能自动评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出建议。

  评价变了:从“唯分数”到“五育融合”

  破除“唯分数论”需要新的支点,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减负提质”的指挥棒。自2017年起,金山小学便开始探索智慧评价,并在2023年构建了“基于金山大脑的‘五育融合’金鹰少年综合评价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明确了“评什么”,更解决了“用什么评”“谁来评”“结果怎么用”的问题。平台自动采集家长端的参与数据、学生的社区实践记录,并将其纳入金鹰少年的评价维度,形成了“平台、学校、家庭、社区”四维协同的评价闭环。在这里,评价不再是冰冷的分数,而是每一个孩子“大山一样坚实,金子一样闪亮”的成长画像。

  治理暖了:数据让学校“心中有数”

  数智赋能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的幸福。开展晚托服务后,学校通过钉钉平台收集了1975份家长问卷,基于数据分析推出新的交通管理办法,使校门口拥堵时间缩短了13分钟,减轻了家长的接送负担。

  此外,学校在钉钉上开发的80多个应用场景,覆盖了教师调课、维修申报、物品领取等方方面面,将教师从烦琐事务中解放出来。在筹备2025年新教育实验研讨会时,“一平台管全程”的模式确保了大型活动的高效有序。

  观念新了:数据赋能兼具理性与温度

  在推进数智赋能的过程中,金山小学始终保持着教育的理性与温度,着力处理好三对关系:

  一是处理好长期推进与短时突破的关系。学校秉持长期主义,制定了清晰的建设蓝图,避免陷入“高估短期效益”的陷阱。持续三年的“AI创世界”项目,让学生从简单建模成长为能设计智能家居模型的“小创客”。

  二是处理好集体同行与个体关照的关系。技术变革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形态演变和秩序重构,每个教育人都应置身其中,但人的认知差异与行动能力很多时候会成为工作推进的堵点。所以要看到人的差异,关照每名学生,倡导“可以慢走,但要前行”,学习内容上主张“操作方便、易学实用”,达成目标上希望“通识过关,术有专攻”。学校为不同学科的教师定制差异化培训路径,让每名教师都能在数智浪潮中找到自己的节奏。

  三是处理好技术高效与育人从容的关系。技术求快,育人需慢,技术使用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工具实现人的解放。得益于数智赋能,才有更多的闲暇去帮助师生发展成长。学校打造了33个社团项目46支队伍,保证每年有4个学生节日和12项赛事,丰富孩子的校园生活。每月的20日是金山小学特有的节日——“金山爱小孩日”,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当天不布置作业。这是利用价值导向的力量在“减负提质”。

  金山小学的实践表明,数智赋能不是将教育生硬地塞入技术的模子,而是让技术温柔地服务于人的成长。当课堂更精准、作业更个性、评价更全面、管理更人性时,“轻负高质”便从理想照进现实,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也就有了坚实的底座。在这条路上,金山小学的师生正手拉手,向着幸福坚定出发。

  (作者华洁系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小学校长,夏志明系萧山区教育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0日 第0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