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学区推进家庭教育指导精准化

课程“动态智选”激发家长学习热情

发布时间:2025-11-10 作者:林子敬 来源:中国教育报

  ■聚力·融合·共育“教联体”建设在行动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中国教育报 主办

  上地学区是北京市海淀区优质学区之一,其独有的清北高校资源和高精尖科技资源赋予学区优质发展以源源不竭的动力。区域大部分家长是高知,但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和理解也存在差异性,家庭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上地学区家长学校创新性打造了“三层级五领域”家长学校课程结构模型,全面推进学区家长学校课程建设。

  “三层级”,是指将学区家长学校课程分为通识基础类、专题实践类、特需支持类三大层级,三个层级之间呈现出逐级递进、层层关联的关系。其中通识基础类课程,旨在填补家长关于家庭教育政策、理论的空白,帮助家长建立家庭教育的科学认知体系;专题实践类课程,旨在通过场景化、实践性、参与性、互动性的课程方式提供解决方案,有针对性地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特需支持类课程,旨在帮助家长解决特殊需求,为家长提供个性化资源支持,搭建多方协作平台,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深度衔接。

  “五领域”,是指围绕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组建的“道泽家风、科技创新、健体润心、阅享承韵、勤耕励行”五大课程模块。五领域并非孤立模块,而是通过场景交叉与资源互通,实现融合贯通。

  “三层级五领域”家长学校课程结构,通过“知识建构—能力养成—个性支持”的螺旋上升路径,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家庭教育支持生态系统,将抽象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家庭教育行为指南,最终实现家庭教育从经验型向专业化的范式转变。

  上地学区以需求为导向,以实效为目标,创新家长学校建设举措,通过实施“动态智选”的家长学校课程模式,构筑起精准化、个性化、可持续的家校共育生态。

  一是通过精准推课模式,实现共性需求的靶向供给。依据区域家长在育儿、家庭教育理念及方法等方面的共性需求,学区家长学校主动推送课程。这种方式使学区可以快速有效地对家长开展通识性培训。授课形式为专家讲座、微课视频、在线学习、沙龙研讨等。

  二是通过菜单选课模式,实现自主选择的灵活适配。根据学区家长学校下发的课程菜单,家长进行课程的自主选择。这种方式可以让家长的学习更具有自主性和选择性。授课形式为专题讲座、沙龙研讨、育人工作坊等。

  三是通过热点抢课模式,实现稀缺资源的高效配置。针对当前热点问题,家长在限定时间内快速进行报名抢课。这种方式通过实时竞争,可以激发家长的学习热情和提升课程吸引力。授课形式为校外实践、亲子活动、翻转课堂等。

  四是通过共享拼课模式,实现校际资源的共建共享。对于校际的共性需求,学区对课程进行优化整合,以共享课程的方式提供。这种方式的好处是降低了课程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授课形式为专家联合授课、校际亲子活动等。

  五是通过家长创课模式,实现群体智慧的挖掘激活。利用资源优势,由家长自主开设特色课程,经过学区审核后通过学区平台进行区域辐射。这种方式可以充分挖掘家长的优质资源,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拓展家长学校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授课形式为家长演讲、实践案例分享、亲子共创项目等。

  六是通过周期定课模式,实现关键节点的系统支持。针对学区家长学校的特色课程或品牌课程,学校应家长之需每学年或每学期提前预定,相对具有周期性。这种方式让课程具有系列化、延续性、针对性特点,适用于特定学段或特定时期的家长需求。授课形式为衔接指导专场、升学政策解析、家校对话论坛等。

  上地学区家长学校通过系统性实践,以立体化课程内容满足多元需求,以“动态智选”模式革新实施路径,不仅提升了家长的教育素养,还盘活了学区的教育资源,形成了家校社共育的良好生态。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学区管理中心。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学区家长学校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研究”[编号:CIDB22328]研究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0日 第0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