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作文教学一体化促学生思维发展

发布时间:2025-11-10 作者:张斌 王海霞 来源:中国教育报

北京师范大学乌兰察布集宁附属中学张斌老师在辅导学生作文。肖轶杰摄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要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注重各学段之间的衔接,加强课程一体化设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改)》针对语文课程一体化设计提出要求:“要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体现层次性与差异性。”作文是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思维能力等学科素养的综合体现,开展作文教学的一体化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1/明确不同阶段习作教学的思维发展目标

  中小学作文教学,既立足于学生思维发展,同时又以学生思维发展为重要目标。基于思维发展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一体化探索,首先要明确各学段作文教学对思维发展的目标要求。

  小学习作以记叙文为主,重点训练学生形象思维,随着年级递增,对学生形象思维具象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记事习作为例,小学低年级只要求写出事情及其六要素;而高年级则要求在此基础上抓住重点,描写细节。另外,小学习作要求由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如“读后感”“简单的研究报告”及“漫画的启示”等习作,要求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理性思考,这为初中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写作打下了基础。

  初中写作重点是发展逻辑思维。初一、初二仍以记叙文写作为主,但在强化形象思维的同时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同样是写人的记叙文,小学只要求写出人物的外貌、特点及事例,初中则要求在此基础上还要发表对人物的评价和感受。初三开始学习议论文写作,在重点训练逻辑思维的同时向辩证思维过渡。如,“知足常乐”与“知足者未必常乐”等题目的写作训练,不仅训练逻辑思维,还要求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对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

  高中写作在进一步强化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同时,侧重发展辩证思维。强化形象思维方面有“视频脚本”“写景抒情”等专题,深化逻辑思维方面则大多涉及人物评价、文学和艺术作品鉴赏等写作训练。但总体而言,高中写作更多关注辩证思维发展,引导学生以多元视角对人物、事件及文学艺术作品等进行批判性思考,注重提升学生创意表达的素养。

  2/设计基于思维发展的课程进阶结构

  开展中小学作文教学一体化探索还要做好课程衔接过渡,建设课程进阶资源库,为教学一体化提供保障。

  首先,应以思维发展为线索,构建课程进阶结构。如初中“对电子游戏发表看法”议论文写作,可以基于思维发展,把小学“我的心爱之物”、初中“我的生活少不了它”及高中“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得与失”作文训练组合为一个课程进阶序列,引导学生从运用形象思维到综合运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由表及里地分析事物的功能、作用及其带给人们的得与失。由于纵向维度不是单一的,所以中小学作文课程进阶结构也不是线性的,而是基于“下有支撑,上作延伸”的理念,根据每个单元作文的思维发展目标要求,对各学段相关联的作文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构建出交叉、立体式的网状课程进阶结构。

  其次,对于作文教学衔接欠缺流畅的地方,要补充过渡内容,提升课程的连续性。同样以初中“对电子游戏发表看法”写作为例,该写作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在重点训练逻辑思维的同时,为发展辩证思维打下基础。因而,在课程设计上,可以先从复习小学“我的心爱之物”、初中“我的生活少不了它”写作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功能与作用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并运用之前学习到的知识,探究电子游戏的功能与作用。但要使学生对事物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还要补充过渡内容——“电子游戏的功能、作用会对青少年学生造成怎样的影响?”这有利于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看清楚事物本质,促进其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过渡。另外,在课后还可以补充过渡内容——“电子游戏的作用具有利弊并存的特点,其他事物是否也具有同样的特点?”引导学生延伸学习,为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得与失”写作做好铺垫。

  教师应根据课程进阶结构,对各学段作文课程资源进行汇总,建设中小学作文课程进阶资源库,为作文教学一体化提供重要支撑。

  3/探索以思维训练为纽带的作文教学模式

  学生习作难点可归结于“写什么”和“怎样写”两个问题,这与传统语文教学同生活实践脱节、忽视思维训练有很大关系。作文教学要在提升语文课程综合化的基础上,以加强思维训练为纽带,促进作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三个步骤的实施策略:第一,在阅读中学习思维,学生在对课文进行阅读与鉴赏的同时,还要探究作者运用思维进行创作的方法及过程,领悟创作规律。第二,在写作中运用思维,把从课文中学习到的思维方式、方法运用到语文实践活动中。第三,在梳理中构建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梳理,运用批判性思维反思学习实践活动,领悟运用思维进行创作的规律,并把该作文与之前学习过的作文进行分类、归纳及汇总,自主建构写作知识结构。

  上述三个步骤可以概括为“学习思维—应用思维—反思总结”,即以思维训练为纽带,使“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深度融合,并且打通读与写、输入与输出的通道,促进学生思维品质螺旋式上升。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表格、思维导图等可视化支架的使用,这样有利于学生直观学习,提高效率。

  此外,对于同一题材类型的作文教学,还可以采取情境贯通、支架递增等方法,提升作文教学的连续性。如,以家乡为题材的作文选题,小学有“家乡的习俗”,初中有“乡情”“家乡的名片”,高中有“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家乡文化生活建议书”等。针对家乡同一题材类型,可以通过创设贯通性的情境,设计进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各学段进行连续性的学习,使学生在无缝对接的学习中提升效率。

  教师还要根据各学段作文教学对思维发展目标的要求,通过设计连续性、进阶性的评价标准,构建起中小学作文教学一体化评价体系。在全面考查核心素养落实的同时,关注学生在作文训练中运用思维的方法、过程、效果,了解学生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精神态度和思维特征,全面而科学地衡量学生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评统一,充分发挥评价促教、助学的重要作用,有力促进中小学作文教学一体化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分别系北京师范大学乌兰察布集宁附属中学和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四中学;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幼儿园“十四五”第三批教学专项课题“基于进阶性评价的小初高写作教学一体化研究”[课题立项编号:NMKY14531138]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0日 第0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