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便捷的虚拟对话弱化了现实情境中人际的联结与共情,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在蔓延,“学校人机”一词的出现折射这一新困境。教师该如何应变以培养内心丰盈又温暖的人?厦门市教师阅读共同体于今年4至5月发起共读美国教育学家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的活动,折射出AI时代人类力图理性回归教育本质,培养内心温暖的人的渴望,也提供了一个教育改革行动的切入口。
在共读中编织“学会关心”的关系网
诺丁斯是关心伦理的代表性人物,她倡导关心教育,认为“学会关心是学校教育的真谛所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并且可爱的人。关心的本质是人际关系的构建,关心是美德也是文化”。智能时代,电子产品正在成为成人与孩子时间与生命的“小偷”,人类群体的注意力被削弱的同时,对外在的关心也急遽减少,“孤岛”现象也在加剧。
厦门教师阅读共同体借助“共读吧”数字化阅读平台,全国千余名书友聚合在“学会关心”的主题下,构建起超越时空,富有内在流动性的自组织共读社群。数字赋能阅读平权,人人均可自由参与。每一次共读都呈现相对无序、复杂的特点,因为每次共读的对象、时间、思考生发等都具有流变性,但也正是在无序中,阅读共同体逐渐巩固并丰富着“一核、两翼、三力”的阅读生长模式——以厦门市教师阅读社团为核心,线下共读与线上参与为两翼,融合校家社三力,形成层次丰富的分布式共读涟漪。
关心理论构建的关心网络尊重个体的独立性,在关心关系里不追求统一的意见,而是通过差异激发新观点、新视角。一个新增的容纳差异的空间形成新的联结,形成可移动可裂变的新节点并越来越密集,这增强了整张关系网的弹性与韧劲,关心与被关心的暖流在共读中传导,从教师到家长与学生,关心关系让书友得以保持平衡与节奏,与他人联结又保持独立,在互动中创造新旋律,一个富有弹性与张力的“学会关心”阅读共同体正在生成。
在关心关系中探索自我生命的质感
自我的本质是社会性的,自我如何与他人、自然、社会建立相互联系,决定了自我的存在方式,在“学会关心”里构建关心关系,这是缓解智能时代人与人近在咫尺却关系疏远的良方。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学会关心”的本质也是浸润关心文化中的自我觉知。人类的存在本质是生物、物理、化学、文化、历史、社会、艺术等多元复杂性的综合,但是,近代以来细致的学科分化瓦解了这种统整性。作为培养人的教师,我们深知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与共鸣。浸润“学会关心”的共读场域,阅读个体之间无竞争,尊重关心关系中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立,追问“我是谁”,感受他我关系,既尊重差异又校准自我,而非消融自我追求融合,因此,《学会关心》的共读润物无声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信仰、价值观和情感。在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物质世界与关心精神世界,环环相扣又层层深入的关心共读中,教师深入探索自我的内在景观,识别和调整那些可能阻碍自己与他人、学生与周围世界建立有效联系的内在障碍,这个充满了自我探索和调整的过程正是教师提升教学勇气的关键动能。
构建关心关系是探索自我的路径,也是教师身处极具竞争性的工作氛围以及不确定的周边环境中的解压器,更是教师在智能时代保持可持续自我觉知的良药。当教师将个体精神性生存发展的需求融入阅读共同体群体发展的目标时,客观上为阅读共同体的扩展与深入注入了新鲜能量与活力,但是,教师个体的社会化属性也在潜移默化中趋于深刻与完善。当个体生命与关心教育的使命相遇,当平凡的日常被赋予关心意义的探寻,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人工智能时代,每个灵魂都可能因为关心关系的构建,在关心关系中完成自我进化,绽放独一无二的自己。
在校家社协同共读中践行“学会关心”
从“学会关心”的理论到自觉融入教育实践过程,打造区域阅读生态圈,急需专家、教师、家长、学生、阅读公益团体等多元主体间的火花碰撞。今年4月,厦门市教师阅读共同体面向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以“数智赋能,阅见未来”为主题,举办了跨学科、跨学段、跨校、跨区域、跨界的阅读生态共创交流会。这是“政府引导—学校主导—社会支持—家庭参与”的阅读共创机制的有益尝试,为校家社协同构建阅读生态圈提供了借鉴。阅读共同体还联合多方力量发起了“阅读福袋传递爱”的好书漂流活动,让《学会关心》一书不仅传递给了全国书友,也漂洋过海传递到了日本。
教师在教学与生活中践行关心理念,将抽象的关心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关心微行动:严严老师看见优秀书友并及时表彰;敏利园长在病床上坚持参与共读;巧燕老师坚持记录工作中的关心微行动;梅花老师坚持制作数字化朗读视频分享给书友;闫洁老师坚持每天早晚都及时发布共读消息;幸福老师利用午休时间和学生们沉浸共读;晓娟、永红老师融合厦门市教师阅读共同体与高殿公益图书馆的资源,推动“书香高殿周五见”校家社协同阅读项目,为城中村留守儿童创造了更丰富多元的阅读内容与形式。
短短数月,阅读共同体从一到三,从三到很多:厦门市同安区成立了教师阅读共同体,梧桐实验学校成立了“梧师悦享社”,实验小学成立了“微光教师阅读共同体”,还有很多阅读共同体的涟漪正在激情荡漾。
数智时代,AI为阅读插上隐形翅膀,让我们感受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关心关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今,被“学会关心”激活的众多组织与书友,正在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己的、线下线上融合的“关心阅读与关心行动”,不仅传递关心理念,也丰盈着关心与被关心的文化。
诺丁斯认为,“活着的人永远比任何理论更重要”。智能时代,从人际关系的迷失到人际关系的觉醒,教师在《学会关心》的共读世界里感受到“人”的存在,在柔软的关心与被关心的时空共读里,没有说道,也无需被教育,只需要跟着做,做自己,这是智能时代急需的最高级、最自然的关心教育。每位教师所拥有的班级都可能成为关心阅读的实验室,一个拥抱、一封信、一个微笑、一次家校共读……都是一次信任关系的构建,行动微小却蕴藏着深远的育人价值。教师以关心关系滋养自我与学生及其家长,提升自己的生命质感,提升教育的生命质感,自然可能培养出有温度、关心人的可爱的人。
(作者胡永红系厦门华厦学院教授,段艳霞系厦门市教育科学院高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9日 第0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