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改革纵深推进的今天,校长的领导力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思想力。校长的思想深度与决策水平,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办学品质与发展格局。面对纷繁复杂的内外环境,校长如何提纲挈领、把握关键?
一是校长要善于高位思考,行立德树人之道。高位思考,要求校长超越具体事务,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谋划学校工作。其根本是牢牢守住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确保办学方向不偏、焦点不散。具体而言,校长在制定发展规划时,眼光不能局限于近期的升学指标,更要着力构建“五育”融合的育人体系。在推进教学改革时,不能仅满足于知识的高效传递,更要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综合培育。当面临社会的功利性评价压力时,校长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教育的长期价值,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
二是校长要勤于换位思考,行师生发展之道。任何先进的办学理念,最终都需要依靠师生来共同实现。校长必须将换位思考作为重要的领导方法,真诚地理解师生、服务师生、成就师生。站在教师角度,校长要成为其专业发展的支撑者,通过搭建成长平台、精简非教学事务、提供人文关怀,切实为教师减负赋能,让学校成为教师可以安心从教、热心从教的家园。站在学生角度,校长要怀揣一颗童心,审视课堂是否充满乐趣、课业负担是否合理、校园环境是否安全包容。校长应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将师生的合理诉求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具体行动。换位思考的最终目的,是构建相互信任、彼此成就的校园人际关系,从而凝聚起推动学校发展的内生力量。
三是校长要精于错位思考,行特色办学之道。错位思考是校长带领学校突围、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策略。它要求校长不盲从、不跟风,基于对校情的深刻洞察,找准属于自己的发展赛道。这始于一场全面的内部诊断与外部扫描:向内,要系统梳理学校的历史传统、师资结构、生源特点与社区资源;向外,要敏锐把握区域教育发展的趋势与空白点。在此基础上,校长要敢于决策、善于取舍,将学校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绝对的办学胜势。例如,乡村学校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开辟“田园课程”的新天地。错位思考的本质,是从“补短”转向“扬长”。当然,走特色化之路也会伴随风险与质疑,这尤其考验校长的战略耐性与沟通智慧。
高位思考、换位思考、错位思考,这“三思”构成了校长领导力的坚实支柱,其最终价值体现在实践的智慧上:善于高位思考,方能行得正,坚定正确办学方向;勤于换位思考,方能行得稳,凝聚学校发展人心;精于错位思考,方能行得好,开拓特色办学路径。唯有将深邃的思考力转化为坚定的行动力,方能真正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不负重托,引领未来。
(作者系陕西省教育督导学会副会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21日 第06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