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人机协同深度解码“秦统一中国”

发布时间:2025-11-25 作者:谢天恩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以数字化全面支撑教育强国建设 本期关注:以数字化推动课程改革

  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今天,AI不再仅是辅助工具,更成为学生的智能学伴。在七年级历史课《秦统一中国》的教学中,笔者通过深度整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让学生们手握AI“考古工具”,与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课前“预学展示”环节,学生们带着“秦统一为何是‘千古大变局’”的思考进行了预习。以此为基础,课上分组讨论分析了睡虎地秦简、半两钱、商鞅方升等文物,并结合《孟子》《过秦论》等史料,与AI展开深入对话及讨论。“‘地利’是商鞅变法带来的经济军事实力,‘人和’是民心所向与人才战略。”一个学习小组利用AI工具快速梳理庞杂的史料信息,并迅速总结了秦统一中国的核心要素。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请你来讲解这个制度,可以吗?”笔者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堂教学的重点,即理解中央集权制。学生们向AI发出指令:“请梳理秦朝皇帝之下核心权力机构,并说明三公九卿的职责与隶属关系。”为确保历史准确性,笔者引导学生将AI生成图与教材、《史记》原文等进行严谨比对,通过小组辩论,交叉验证不同AI模型的结论。“就层级方面,请结合我刚提出的意见,完成权力结构流程图。”学生讨论中,笔者指导学生就细节进行核实,并与AI协同修改,开展探究性学习。

  随后,在讨论“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环节中,笔者将更多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对《史记》的记载进行翻译与理解,并借助AI工具进行比对验证。这一融合传统治学与智能校验的新颖学习方式,让两千多年前的统一政令在今日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AI在这节历史课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是可视化工具,生成制度结构图;是探究伙伴,校验句读结果;是创意引擎,学生们或生成一位秦代工匠的AI智能体,以其口吻讲述亲历的“统一事业”,或利用文物元素,借助AI设计文创产品并撰写介绍词。

  “当我们用AI设计融合秦跪射俑与现代元素的文创笔筒时,其实也在理解‘统一’的基因为何延续至今,并塑造了我们的文化认同和国家形态。”一名学生在课程感悟中写道。

  可见,历史课的育人目标,远不止于知识传递。在AI搭建的古今桥梁上,学生快速有效地对比了秦朝与当代中国的疆域地图,分析了“书同文、车同轨”对中华民族统一格局的深远影响,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历史的人文温度、技术的创新活力,实现知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重塑,教学从“历史古韵”到“时代和鸣”的升华。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绿城育华亲亲学校)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25日 第0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