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对牛奶认识的几大误区

发布时间:2017-02-21 作者:陈贝帝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误区一:牛奶越浓越好
  很多人选购牛奶,喜欢揭开后看到上面附有一层厚厚的黄油,认为这样黏稠的牛奶才是好奶,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喝牛奶时,你不妨留心一下,便可在牛奶包装物上发现印有两个很特别的字眼:均质。
  均质是指牛奶加工时将牛奶中的脂肪球进一步粉碎,使脂肪充分溶解到蛋白质和水中,从而防止脂肪吸附在袋、盖和盒上。牛奶经过这种细加工,可把脂肪球打碎,有利于人体吸收,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消化。同时,被打碎的脂肪球溶入奶中发出脂肪香,使奶味更加浓郁醇厚。一般来说,经过均质加工的牛奶,看起来较稀,但其营养价值一点儿也不低。
  误区二:牛奶加热煮沸喝
  如果想喝热牛奶,用温水浸泡即可,牛奶不仅不宜冷冻保存,而且还不宜高温久煮。牛奶煮熟后,营养会有所损失,煮的时间越长,损失越大。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牛奶中所含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都会发生化学变化,不仅色、香、味降低,还会转化成其他物质,所以牛奶加热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来说,消毒牛奶的温度要求并不高,在80~85℃下加热10-15秒即可。如果煮沸,温度达到100℃,牛奶中的乳糖就会出现焦化现象,而焦糖可诱发癌症。其次,煮沸后牛奶中的钙会出现磷酸沉淀现象,从而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
  误区三:牛奶可以当水喝
  有些人把牛奶当开水喝,以为多多益善,这是不对的。水对于人体是非常重要的,牛奶虽含有大量水分,但属于高渗性食品,饮入过多,特别在出汗、失水过多时,容易导致脱水。因此,一般来说,牛奶是不能当水喝的。
  但也有特殊情况,如中国飞人刘翔喝牛奶就跟喝水似的。据他的父母说,他从小就喜欢喝牛奶,十六七岁的时候,他每天就要喝三四瓶了,刘翔自己也说爱喝奶胜过于水:“我很喜欢喝牛奶,早晚都喝。”这是因为刘翔每天大量的运动消耗,需要喝大量的牛奶来补充自己的体能。
  误区四:喝牛奶会上火
  平时常常听到一些人说:“牛奶性热,喝了会上火。”还有的人喝了牛奶以后,会出现口唇干裂,小便量少、色黄,大便干结等现象,认为是上了“火”,从此不敢再喝牛奶,其实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
  《中药大辞典》称,牛乳“性平味甘,入心、肺二经,能补益脾胃,生津润肠,治虚劳、反胃、噎嗝、消渴、便秘。”《别录》称,牛乳“性微寒,能补虚“止渴”下气。”《千金食治》载,牛乳“味甘,性微寒。”《唐本草》称,牛乳“性平”。《本草拾遗》称,“黄牛乳,下热气,冷补,润肌止渴。”《本草纲目》称,牛乳“治反胃热哕,解热毒,润大肠,治气痢,除疸黄。”
  从诸家所言可见,牛奶其实并非燥热性食物,而是具有凉补、清热、生津、润燥、通便之功效的营养保健佳品,认为喝牛奶“上火”是缺乏依据的,是对牛奶的一种误解。所谓“上火”,是由于饮用不当而造成的,只要注意牛奶的科学饮用方法,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牛奶含蛋白质较多,是人奶的3倍,而这些蛋白质在体内代谢,就需要同时补充较多的水分。同时,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从尿中排泄时,需要带走相当量的水分。此外,牛奶中含有较多的矿物质,特别是钠,为人奶的4倍,肾脏排出钠离子时也会带走一定的水分,如果机体内水分不足,不能满足营养素代谢及排泄的需要,就会出现“火气大”的现象。可见,喝牛奶后只要及时摄入足够的水,就不会“上火”了。
  误区五:亚洲人群不适合饮奶
  一些人说:“亚洲人群不适合饮奶。”理由是亚洲人胃中缺乏乳糖酶,喝了牛奶后会引起腹泻。这种观点,不仅有失偏颇,而且也是错误的。实际上,这些人忘记了一个事实:人刚生下来的时候,不仅欧洲人吃奶,美洲人吃奶,亚洲人也是吃奶。众所周知,婴儿断奶后的最佳替代品就是牛奶。
  产生这种差别的真正原因在于:欧美人多数养成了终生饮奶的习惯,所以,乳糖酶在一生中不出现断层;而亚洲人由于生活习惯的原因,多数人并非终生饮奶,因而造成乳糖酶的临时性缺失——但这种酶的去留是可逆的,喝奶则生,不喝奶则逝。只要少量多次饮用,如每次只饮用100克,坚持饮奶两三周,乳糖酶一般都能恢复,恢复后就不会腹胀、拉肚子了。(陈贝帝)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