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探讨瞿琮先生的歌词创作成功之道、作品艺术特色,促进中国音乐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于2023年4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我爱你,中国’——瞿琮作品研讨会”。
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名誉主席、著名词作家陈晓光,中国文联音乐艺术中心主任、中国音协副秘书长、著名作曲家熊纬,北京音乐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金波,李昕、张大力等著名作曲家,王晓岭、韩葆等著名词作家,任卫新、王蓓等评论家,肖金声、毛一涵等歌唱家,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昌明、副会长甲丁、乔方、李维福、宋青松、杨启舫以及来自国内音乐和文化艺术届的专家学者近50人到会。研讨会由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长、著名词作家宋小明主持,著名词作家瞿琮先生亲临会场。
瞿琮先生是我国著名词作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职艺术家,国家一级编剧、诗人、作家、教授。曾先后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战士歌舞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交响乐团团长等,曾获联合国科教文委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飞天奖、文化部优秀作品奖等。其作词的歌曲《我爱你,中国》《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闻名中外,成为经典。
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瞿琮先生的创作精神、作品的时代精神与文化特征、歌词的音乐性与时代融合、歌词所传唱的人民心声,以及对当今歌坛和歌曲创作产生的积极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与研讨。词作家、评论家任卫新以《需要研究瞿琮现象》为题,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其作品的独特价值;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王蓓在其《“我爱你,中国”与文化记忆》主题演讲中表示,“《我爱你,中国》自诞生之日起就脱离了生命体,而形成了其形式与简明性。”“从文化记忆的功能维度看,《我爱你,中国》的文化记忆展现的是一个社会的自我形象,达成了身份认同和群体关系的功能”;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一级编剧、著名评论家朱小松在《百灵鸟从蓝天飞过》主题演讲中,探讨了歌曲《我爱你,中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昆明学院副教授、青年评论家何马玉涓以《“琮”心出发,为爱而歌》为题,评述了歌词创作中“爱”的书写及其意义;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教师、青年评论家洪莉平认为,“每个词人,都自有一个撬动文字的支点,属于瞿琮的支点叫‘章法’”。
研讨会上,王晓岭、甲丁等均从各自的角度,即兴谈了对瞿琮作品的认识。著名词作家陈晓光对瞿琮先生的作品表达了高度赞赏。中国音协金钟奖获得者毛一涵、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男高音歌唱家肖金声为大家现场献唱《我爱你,中国》《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两首瞿琮先生创作的经典作品。最后,花城出版社与瞿琮先生举行了瞿琮音乐文学文集《我爱你,中国》(八卷·精装)出版签约仪式。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办,北京格姆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广东花城出版社有限公司承办。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