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200天的数智奇迹:蒲县克城初级中学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09 作者:沈家琪 邵丽晨 魏子涵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学校从来不是一座孤岛,而是与社会发展、时代脉搏息息相关、彼此相连的环岛。当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而来,“AI+教育正以蓬勃之势改变着乡村教育的面貌。

在中国山西临汾的群山脚下,一所学校正在以数字化转型为切口,探索一条高效、智能、温暖的教育管理之路。从数智排课到高效备课,从兴趣激发到全面发展,数字化工具为这所大山里的学校搭建数智桥梁,让殷切教育期盼乘上时代的数智快车。

一年前,山西省临汾市蒲县教体局与海亮教育科技服务集团签订服务协议,随后合作项目正式落地。至今,短短200余日,蒲县克城初级中学与海亮科技集团携手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教育与科技的协奏曲,正在重塑这所大山学校的教育新样态

山西省临汾市蒲县克城初级中学校园(左),山西省临汾市(右)

开学第一关:1小时定排课

排课是学校日常管理中绕不开的一大难题。课程安排需要协调教师、教室、学生等多方资源,牵一发而动全身,且传统手工排课不仅耗时耗力,还容易出现各方矛盾与冲突。

上学年,克城中学因情况变动,临时通知开学,学校管理团队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得知这一情况后,教学校长王梦玮第一时间想到是否能够用数字化产品来解决。这是我们来到学校后接到的第一个紧急难题。我了解到海科的智慧排课系统,能够通过智能算法快速生成科学合理的课程表,可避免人工排课的繁琐与误差。

更重要的是,数字化排课系统不仅提升了教务排课效率,还为学校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通过分析课程安排的规律和教师的工作量,学校可以更精准地调配资源,优化教学计划。

推进中小学校本课程构建是近年来国家新课改的重要部分,也是学校管理团队的一大难题。克城中学的教师团队年龄普遍偏大,教研活动仍以传统的教研组听评课为主,教师受困于陈旧体系中无法摆脱,繁多的手写教案更是难以聚合留存,更别提校本课程资源的沉淀与创新。

鸿儒教研数字化教研平台的引入,为克城中学的教研困境带来了一丝活力与生机。鸿儒教研集备课、听评课、评课信息汇总于一体,大幅提升了教研效率。它还可以通过AI助手分析课件中的可优化点,提供修改意见,大大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同时,新升级的“AI录制功能,可以自动将评课内容进行重点提炼,便于教师课后复盘,也为搭建学校校本资源库提供了充裕材料。

从发送公开课邀请到一键提交评课信息,从AI智能优化课件到轻松沉淀学年教研资源,如今克城中学已在公开课、教学比武等常规教研活动中,全面使用鸿儒教研产品,高效智能的教研氛围日渐浓厚。

教师使用“鸿儒教研”开展教研活动

成长第一步:从35分到72分的奇迹

“以前上课,我说三四句,学生才回一句,交流时也不敢直视我的眼睛。”校长王梦玮初到克城中学的时候,能明显感受到山区孩子的不自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她发现这边的孩子非常羞涩,很少有人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活力明显缺乏。基于此前的数字化经验,王梦玮主动引入星动力,以师徒结对、积分激励的形式,有效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

174班是率先试点使用星动力的班级,英语教师刘菊红结合班级学生情况,巧妙设置了加分项,如背会本单元单词加3”“帮助别的同学额外加2等。加分指标跳一跳即可够着,积分还可以兑换各种礼物,这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

学生小童(化名)便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自从班级开始使用星动力后,小童一改往日的自卑、羞涩,开始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同组的同学也乐于助人,常常为小童讲解作业疑点、一起背诵单词。在学期阶段测试中,她的成绩从35分跃升为72分,成为班上进步最快的学生之一。

这种小组合作+师徒帮扶+协同管理的模式,全面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成为克城中学的班主任口中赞不绝口的好工具。

师生使用“星动力”提升学习内驱力

育人大跨步:共谱教育+数智协奏曲

在数字化的洪流之下,有人担忧,教育的本质是否不复存在?乡村教育是否会被科技浪潮抛下?蒲县克城初级中学用200天的数智实践给出了自己掷地有声的回答。

200天,学校积极探索数智育人,点亮德育新样态,拉进家校距离;200天,学校顺利实现教研数字化转型及特色教师评价体系搭建,备课效率大幅提升、教研资源得以续存。

200天,学校以本校数字化探索为圆心,带动蒲县共同体其余4所学校(黑龙关小学、乔家湾小学、东关小学和克城小学)快速完成20个数字化项目的落地,实现全面育人线上化

未来,海亮科技与蒲县克城初级中学的故事还继续。这场教育与科技的盛大相遇越过群山之巅,跨过汾水之畔,落在教案的字里行间、指尖划过的屏幕之上、学生绽放的笑容里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