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湖南交通职院携手中联重科

8年校企协同共探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9-09 作者:周玉甲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产业的当下,一支被中联重科称为智能制造“特种兵”的智能焊接人才队伍正悄然崛起。他们能熟练操作工业机器人完成高精度焊接,能通过AI系统分析焊接缺陷,更能深度参与智能产线全流程运维——是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近8年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实践成果生动体现

破局:万亿产业集群下的人才困境

作为全球工程机械领域前五强企业,中联重科投资1000亿元建设的智慧产业城,集成54条智能产线、12大研发中心,实现“黑灯工厂”全流程无人化生产,年需复合型现场工程师超2000人。但现实困境显而易见:职业院校实训设备80%为模拟器,学生难触真实工业数据;教材更新滞后技术迭代3至5年,工业AI质检等新技术难以及时融入教学;企业智能产线造价昂贵且生产任务重,开放实践

“学生觉得焊接环境差不愿来,企业则招不到能上手的人,学校想教真技术却没资源——三重困境曾是制约智能焊接人才培养的最大瓶颈”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负责人坦言

而这并非个例,湖南省工信厅数据显示,2023年高端智能焊接技术人才缺口高达38%,成为工程机械等万亿级产业集群升级的“卡脖子”难题。

破题:“点线面”三维协同的育人革命

2017年起,校企双方从“订单班”起步,逐步构建起“点精准、线贯通、面融合”的三维育人体系,走出一条产教融合新路径。

“点”精准——开发岗位能力矩阵2021年起,双方联合开发“智能焊接岗位能力矩阵”,将6类28项企业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打造《工业机器人编程》《焊接工艺大数据分析》等6大模块化课程包。企业技术骨干全程驻校带教,实行双导师共管,学生焊接合格率需达到99.5%才能通过考核,首批毕业生平均起薪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5%。

校企共订人才培养方案

“线”贯通——构建全流程实训链校企按1:1比例投入资金资源,建成“智能焊接创新工场”,集成VR焊接模拟器、ABB/FANUC机器人工作站等设备,构建“材料切割→机器人焊接→AI质检→成品运维”全流程实训链。学生以工艺员、质检员等身份轮岗,多岗位适应能力提升45%,参与调试的产线投产周期缩短18%。

“面”融合——产业城变“实景课堂”对接智慧产业城全域生态,校企按业务板块设立辅助设计班、智能生产班、技术服务班。学生可进入54条产线的“生产间隙窗口”,利用夜班和周末完成真实工单。辅助设计班参与数字孪生系统开发,智能生产班优化设备效率,技术服务班运维远程故障诊断中心,实现从课堂到产线的无缝衔接。

见效:从校园学徒到现场工程师的蜕变

近3年,湖南交通职院累计向中联重科输送200余名智能焊接人才,一年后在岗率超80%,入职半年内岗位胜任率达85%,被企业视为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生力军。

这一模式的成效不止于此,学院双师型教师比例从60%提升至85%,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获评湖南省优秀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等省级以上奖项30余项;企业人力培训成本降低50%,智能焊接岗位合格率从97.1%提升至99.2%。

学生获全国智能装备应用赛道金奖

如今,该模式已在湖南省15所职业院校推广,建成8个共享型实训基地,年培养超1000人,并被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行业知名企业复制,成为服务制造强国战略的“湖湘范式”。正如中联重科人力资源负责人所说:“校企不是简单的‘用人—供人’,而是共生共赢的创新共同体。”

湖南交通职院学子参与中联重科现场工程师聘任仪式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