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春天的约定”,全国两会每年都会在初春时节如约而至。今天,3月20日,十九大后的首次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人民大会堂不断响起热烈掌声,在单位一同收看的同事们也热血沸腾,信心满满。
一、话成就:复兴路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这种极不平凡体现在经济实力、经济结构、创新驱动发展、改革开放、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状况等诸多方面。五年时间,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年均增长11.7%,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森林面积增加1.63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近2000平方公里……这一串亮眼的数字是过去五年改革发展成就的体现,但这远不是成绩单的全部,而且改革发展成就也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我国的改革发展成就更多体现在人民喜悦笑脸上,体现在日新月异的国家建设上,更体现在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上。
二、迎挑战:复兴路上的“绊脚石”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有针对性地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并系统部署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各项工作。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主席在全国人大闭幕式讲话中指出——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然而,伴随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主席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具备过去难以想象的良好发展条件,但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政府工作报告中直言不讳的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空气质量、环境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和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群众尤其关心的方面,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这些突出问题和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国家改革发展中遭遇的新挑战。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要幸福就要奋斗,简单的话语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正是这股力量支撑着中华文明绵延不断,也必将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谱新篇:复兴路上吹响冲锋号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制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全票当选为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可谓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他不愧为党的核心、军队的统帅、人民的领袖。
在今天的全国人大闭幕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整个讲话坚决站在人民史观的立场,“人民”一词出现多达80余次。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一段话是对十九大报告中新时代新使命的形象阐释,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直接体现。习近平主席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作为教育评估战线上的普通一员,我为全国两会的胜利闭幕以及会议期间做出的重大决策感到欢欣鼓舞,同时也再一次强烈地意识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意义。习近平主席的讲话10次强调奋斗,这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作为人民的一员努力奋斗,努力奋斗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和幸福,这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也必将成为我未来工作生活中的人生信条。(教育部评估中心党支部第一党小组 王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