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遵循教育规律为基本原则,以立足国情民情为基本出发点,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根本要求,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力量和源泉,深深扎根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与中国教育实践中,办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水平;现代教育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对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刻回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教育的指导思想与行动指南。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指导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是我国教育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重要论述,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指导思想的精髓要义,又为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指导思想的新成果。马克思主义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手段,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命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顺应教育发展规律、结合中国教育发展实际提出的关于教育指导思想的新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指导思想的最新成果。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教育的新成果,是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在准确把握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的基础上,深刻回答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们党对教育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为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其中,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既要求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现教育改革发展的开放性、前瞻性,重视引进世界上教育现代化优秀成果;又要求必须把坚持中国特色、立足中国国情民情作为办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即在新时代办教育必须体现中国特色,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要把面向世界开放发展与中国特色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强调要推进中国教育、文化走出去。教育的改革发展必须要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本质和核心要义是教育要体现中国特色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是要始终体现中国特色,把中国特色融入教育发展之魂,在党的全面领导下,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教育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
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鲜明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着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经历了在复杂环境下领导和推进教育事业的重重考验,为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了最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在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下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事业的根本保证,要始终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使教育领域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
遵循教育规律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基本原则。首先要遵循中国社会独特发展规律,这是遵循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即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要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遵循中国社会独特发展规律,就是要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其次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是遵循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即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基本要求。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以人民为中心,办满足人民需要、符合人民期待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教育。
立足国情民情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立足中国国情民情,始终体现中国特色,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之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着力实现教育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办大教育、办强教育的发展道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根本要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这决定了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定文化自信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力量和源泉。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指南针,是文化自信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中国自古有重教、乐教、助教、兴教的优秀传统,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良好习惯,历经数千年形成了许多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无数优秀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书写了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的教育传统所具有的丰富蕴含与精髓旨要铸就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辉煌,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时至今日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为新时代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也为世界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育人,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精神源泉和重要力量。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是要立足中国国情民情,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推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这就要求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发展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加强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一要加强学校思政工作。通过学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和教研工作,结合教育系统实际,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二要加强教师思政工作。把政治标准放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的监察监督。三要强化学校党务工作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大力培育学校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领军人才。
2.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教育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全面把握新时代背景,立足中国需求,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一要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二要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三要全面实施精准教育扶贫,完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实现资助政策全覆盖。四要办好贫困地区的网络教育和特殊教育,为贫困地区弱势群体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供机会。提高教育质量,一方面要打好教育改革攻坚战。完善教育立法和实施体制,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要不断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完善教育现代化顶层设计,以规划为引领,启动并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推进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着力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3.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美好期待。一方面,要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教育发展的主体,是教育改革的实践主体,是教育改革政策的检验者,是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的根本力量。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善于从人民群众的主动创造中汲取智慧,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根据变化发展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另一方面,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方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教育改革的落脚点。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要扎根中国大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发展教育事业的进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优质教育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4.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社会主义教育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全体人民,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这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前提。其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最后,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
5.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第一,要注重教育阐释。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有机融入相关课程;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阐释,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现实路径。第二,要积极开展实践育人活动。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学校实际,建设带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的学生社团和实践工作坊,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活动和实践体验活动。第三,要不断丰富宣传渠道。拓展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育平台载体,充分利用多种艺术形式,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合作,宣传引导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为扎根中国大地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提供支持。第四,要坚持教育发展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要以开放的心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坚持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统一,积极吸纳一切国际优秀教育成果,认真总结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国经验,汇聚中国智慧,形成中国方案,积极参与国际教育治理,承担国际教育责任,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和教育影响力,为推动各国教育的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1.
[3]孙春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奋力开创新时代教育工作新局面[J].求是,2018(19).
【作者单位:檀慧玲 万兴睿 罗良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2019年第6期 责任编辑:王弘扬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