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黄欢 记者 李小伟)“通过此次培训,我觉得体育老师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过去我们常常追求孩子足球技能的练习,可往往孩子一到场上,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我们的孩子缺少的是一种关键的元素,也就是我们这两天碰到最多的一个词——思维决策。”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2018年度)骨干教师培训班后,来自江苏徐州市贾汪区塔山中心小学体育教师王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日前,来自江苏省的206位足球特色学校骨干教师在浙江外国语学院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2018年度)骨干教师培训。这是该院第六次承担该项目的培训,此前来自浙江、江苏、河南、江西等地的1000多名足球特色学校的管理干部和体育骨干教师也在此进行了校园足球专项培训。
浙江外国语学院是浙江省唯一一所外语类本科高校。该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特色,注重外语与非外语专业融合,加强“外语+”“+外语”专业建设,学校人才培养特色获得社会认可。浙江外国语学院体育教研部现为浙江省体育学科名师工作站,承担了多期浙江省体育学科带头人培训班、体育高端人才培训班、农村骨干体育教师培训班,每年培训浙江省体育教师近千名。自2015年以来,该校已承训了两期校园足球管理干部培训,四期骨干教师培训,学员对培训的评价一直位列全国最佳行列,浙江外国语学院成为浙江省唯一的教育部足球培训点。
培训中,来自北京睿泽团队的外教专家所讲授的关于运球、传球等组织练习实践课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盐城市第三小学的王菲老师说:“在实践课上,外教展示了足球攻防技术、战术防守阵型,特别是如何在课堂中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和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江阴市璜土实验小学的安颖老师认为,外教传授的方法贴切实际、有很强的可实施性,并且注意到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如何制定适合他们的课程和训练,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回到学校后,我们会融会贯通、因地制宜去设计适合自身学校的课程内容。”
在徐州市泉山区王新庄小学体育教师王艳梅看来,足球不仅仅是讲究技术、战术,更重要的是对青少年人格的培养。“基于国民身体素质的现状,我会从自身做起,在课堂中加大学生身体素质锻炼的比重。发展校园足球不是空中楼阁,不是水中月镜中花,不是空洞的口号,应该让小孩子去体验去感受,无论技术好坏,在蹦跑中就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他说。
培训的关键是师资团队。来自江苏省镇江市宝堰中学的体育教师魏培阳对此深有感触:“这次培训班师资团队非常强大,吴键、毛振明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张英波教授讲授了最新的体能训练理论。而蔡向阳教授对于校园体育的风险防控思考,使我们对国家、教育部开展校园足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为了完成好校园足球的专项培训,浙江外语学院不仅组织了精良的师资培训队伍,还特意与相关专家一起对培训进行了专业设计,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入手,使课程不仅接地气,可操作性也更强。同时培训还开展了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服务,整个培训过程既有讨论、反思,还有团结、合作,更有专业非专业教师的“帮扶”,令每一位学员都得到了从学习到生活上全心全意的全情服务,让每一位学员都收获满满,期待能得到进一步的培训指导。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