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

发布时间:2019-12-21 作者:刘铁军 来源:《北京教育》杂志

摘 要: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文化的深厚力量不容忽视。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更应在坚定文化自信上狠下功夫、守正创新,让师生浸润在丰厚的文化滋养中,进而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实现让师生在价值观念上同心同德、在凝聚引领上同心同行、在干事创业上同心协力的核心目的,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宣传思想工作要遵循历史逻辑,在讲好文化自信上狠下功夫,促进师生在价值观念上同心同德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强调,文化“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1],“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2],是“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3]。因此,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从根本上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与制约,具有自身发展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文化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力量为文化力量提供了发挥效能的物质平台。”[4]基于历史逻辑,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越雄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民的文化自信度也就越高。文化自信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更基础的自信,更基本的力量。所以,宣传思想工作坚定文化自信,须置身社会历史发展时空,用历史逻辑阐释文化自信,使之具有说服力,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师生在价值观念上同心同德。

第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遵循历史逻辑,在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艰辛探索的历史实践中,虽饱经沧桑、几分几合、几遭侵略,但都不能被分裂消亡并能延续发展,来源于“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出深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所凝聚的伟大力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深入挖掘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大力弘扬源自于在五千多年来一直未中断的、有中国印迹的深厚物质基础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结合现实讲好古人形成的以德治政、以德育人、以德选人、天下大德的道德价值追求,讲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密切联系,以厚植当代精神的历史深度,进而引导学生成为坚守道德情操、有爱国情怀的有为青年。

第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遵循历史逻辑,在讲好革命文化上下功夫。革命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实现人与社会全面自由发展为旨向、以“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与使命、在中华民族危难时刻毅然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的生动表达,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结合实际深入挖掘革命故事、革命精神,讲好我们党的历史,大力发扬奠基于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基础上的革命文化,以夯实当代精神力量的文化厚度,让学生在吮吸革命文化精神滋养中成为有使命担当的时代新人。

第三,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遵循历史逻辑,在讲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上下功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基础上,在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创造了一个个伟大成就过程中凝练出的全社会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的价值引领、精神纽带和理想信念。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学校文化的培育中,增强师生在认知上、情感上、行动上的认同,以强化当代精神力量的凝聚度,助力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引他们树立为国家发展奋斗的理想目标。

宣传思想工作要遵循实践逻辑,在增强文化自信上狠下功夫,促进高校师生在凝聚引领上同心同行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文化作为人类的精神生产和观念意识形态,必须从物质实践出发才能得到合理解释。“文化是人类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6],是人通过自身对象性的实践活动,在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形成和凝练出的认识成果和精神成果。同时,这一认识成果和精神成果又“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7]也就是说,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是在历史的社会实践中积淀形成的,一个民族的文化更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进程的实践中凝练出来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极高的组织效能,促进社会主体间的相互沟通和社会凝聚力的形成”。[8]因此,基于实践逻辑,文化自信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取得辉煌成就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是人们改造世界取得辉煌成就的生动表达,是更广泛的自信,更深沉的力量。所以,宣传思想工作坚定文化自信,须置身社会历史发展的社会实践中,用实践逻辑增强文化自信,以促进师生在凝聚引领上同心同行。

第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遵循实践逻辑,在凝聚人心上下功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未曾间断的历史实践所形成的,革命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成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更应立足新中国成立70年来持续探索的伟大实践,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结合学校发展实践,以讲好学校发展历程的生动故事、讲好师生与中国梦统一的个人梦想为切入点,唱响主旋律,以小见大,展现好我们党治国理政,中国人民奋斗圆梦、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伟大成就,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高校师生的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激励师生为学校发展、为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矢志奋斗。

第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遵循实践逻辑,在引领创新上下功夫。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进程中,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在实践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更应在实践中注重理论引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强理论话语的创新,用马克思主义视角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努力做到既要把理论讲深讲透,又要增强话语吸引力,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占领全球文化引领的制高点。

第三,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遵循实践逻辑,在敢于斗争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有斗争。要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新时代,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社会的现代化和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冲突、文化的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各种思想交相融合和冲突,尤其是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国家建构的“西方中心主义”文化霸权的冲击,导致高校领域出现多元社会思潮交锋频繁、西方意识形态渗透隐蔽、师生个体主体性建构出现偏差等不良倾向。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更应立足实践,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发扬斗争精神,紧密围绕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做好意识形态领域持久战的顶层设计,关注网络思潮新动向,及时研判、策划、反击,同时,针对社会思潮中有显著影响的理论内核和主要观点进行学术攻关,打赢理论创新、话语争夺的攻坚战。

宣传思想工作要遵循人民逻辑,在践行文化自信上狠下功夫,促进师生在干事创业上同心协力

马克思指出:“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9]可以说,文化作为人的精神追求和创造的最终产物的外在表现,其最终价值指向就是要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文化即“人化”。人,本质上就是文化上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可以说,文化发展终极价值指向必须始终坚守“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立场,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基于人民逻辑,文化自信是人民认识到文化的积极价值,进而对自身文化产生自觉、理性的心理认同。文化自信具有内在的精神力量,是人们实现全面发展的决定因素,是更深厚的自信、更持久的力量。所以,宣传思想工作坚定文化自信时,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用人民逻辑践行文化自信,以促进师生在干事创业上同心协力。

第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遵循人民逻辑,在暖人心上下功夫。人民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是文化成果的共建者、共享者和判断者。所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牢固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满足师生文化需求为立足点,把工作做到师生心坎上,在暖人心上下功夫。深入调查了解师生需求变化,围绕师生需求发展趋势改进工作,把满足需求与引领需求结合起来,如可依据师生不同群体设置不同的新闻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让师生感受到宣传思想工作的温度。以解决师生实际困难和解开思想疙瘩为着力点,将政策温暖人和教育服务人结合起来,以心换心、让宣传思想工作有热度。

第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遵循人民逻辑,在筑同心上下功夫。中国梦是中国人深沉厚重的精神追求,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更是每个中国人创造和享有的。所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遵循人民逻辑,以诠释好中国梦为着力点,把师生奋斗的梦想与中国梦统一起来,找准交集,寻求更多共同点,进而凝聚共识、巩固共识、发展共识,实现聚合,筑就师生共同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最大限度地把全校师生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第三,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遵循人民逻辑,在文化供给上下功夫。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因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研师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大学文化发展之间的矛盾,重点解决这些新问题、新难题,大力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大高质量文化供给,为满足师生美好生活新期待提供更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作者:刘铁军,单位:北京农学院党委宣传部)

参考文献: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6,501.

[2][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8,12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6:32.

[4][8]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293.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7.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7.

《北京教育》杂志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