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师生谈

发布时间:2019-12-23 来源:《北京教育》杂志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如何认识《纲要》出台的时代背景和特色亮点,并结合国民尤其是青少年实际予以贯彻落实,是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本刊邀请三位高校教师和五位大学生以“教师导读—学生分享学习体会—教师点评”的形式组成圆桌论坛,以期增强对《纲要》的理解。

●教师导读

《纲要》主要内容

@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代玉启副教授

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最本质、最深层、最永恒的价值与情怀,始终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是维护民族自强独立、激励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强大力量。深沉的爱国主义、浓厚的家国情怀,厚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涵养于中华民族精神氛围之中,早已融入民族心,汇入民族情,铸就民族魂。

《纲要》共9,246字,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总体要求;基本内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营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加强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领导。

《纲要》出台背景

@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徐建飞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迅猛发展,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大国战略博弈呈现新特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网络信息化、思潮多元化深入发展,文化因素与精神力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发挥的效能越来越大,爱国主义将凝聚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肩负起培养理想信念、凝聚价值共识、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思想。新的时代赋予爱国主义新的使命和责任担当,蕴含了爱国主义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昭示了爱国主义新的方向和实践指向,彰显了爱国主义新的价值和世界意义。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在各种社会思潮竞相涌动、各类价值观念纷涌而入、各种主义纷繁杂陈,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等思潮泛起的形势下,爱国主义无疑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它能最大限度地感染和聚集各民族、各群体共同的爱国意志,摒弃成见、凝心铸魂,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

《纲要》的特色亮点

@ 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蔡中华

《纲要》是继1994年党中央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二十五年后针对爱国主义教育再次进行的战略谋划。《纲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具有六个亮点:一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贯穿全文并用其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以此展现新气象、激发新作为,化为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二是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引导人们厚植家国情怀,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价值愿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三是把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作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命运和我们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四是把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作为鲜明特质,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尊重各国发展的差异性,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五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让有爱国情怀的人讲爱国,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六是把各级党委和政府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领导,明确规定其要负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侨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具象化、细微处下功夫,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爱国主义的坚定弘扬者和实践者。

●学生分享学习体会

《纲要》第11条指出:“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

@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王莹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存史、学史、读史、治史的光荣传统。党史、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的发展进程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语境中,是如何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引、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开拓、选择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通过对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的全面梳理、系统学习、深刻领悟,可以重温党的历史、铭记党的光辉、颂扬党的业绩、传承党的传统、发扬党的精神、提升党的建设;可以更系统地理解和认同中国共产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意志品格、高尚的价值追求、纯洁的革命品质;可以深化对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逻辑推理和理论阐释,增强人民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只有把学习、宣传党史、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好中国共产党不断壮大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纲要》第30条指出:“涵养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

@ 河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8级本科生徐盼

爱国主义是反映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心理情感、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的统一体,集中体现着个人稳定积极的真善美心态。大国国民需要与之匹配的大国心态,即国民心态的集体展现。在前进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许多风险、困难和挑战,对此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直接反映着整个社会的舆情,影响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彰显着国民的精神风貌。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身处新时代,肩负着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我一定会按照党和国家提出的“时代新人”的标准校准自己。一方面,努力了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学习历代爱国人士身上体现的爱国、报国精神,特别是要全面深入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涵养厚重、理性、平和的爱国心态。另一方面,我深知当今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彼此相连、相互影响。我们每个人都无形中体现着国家的形象,积聚着国家发展的力量。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正确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大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理智表达爱国情感,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才是新时代青年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

《纲要》第22条指出:“注重运用仪式礼仪。”

@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刘妍

仪式礼仪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生活离不开仪式活动,节日庆典、重要纪念活动、开学典礼、校庆活动等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年轻人越来越强调生活的仪式感。这是因为,仪式具有重要的情感凝聚功能。通过仪式典礼,可以有效传递价值理念、增强认同感、汇集凝聚力。因而,仪式礼仪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举行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活动。国庆前后,走在大街小巷我们常能听到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观看阅兵时,我们每个人都感到心潮澎湃,为祖国的强大和繁荣昌盛而动容。国庆70周年庆典活动为我们展现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浓缩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和建设史,将国情和党情教育融为一体。在庆典活动的烘托下,我们感到自己的爱国心和报国情都极大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也极大增进了。

我认为,当前增强仪式礼仪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力。一是增强仪式活动的参与感。只有那些能够带动参与者的情绪体验、具有较高参与度的仪式才能真正引起共鸣,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二是突出主题,精简流程。仪式的组织应避免繁琐冗杂的流程,在内容上要做到层次分明,突显特色、突出主题,将功能相似的环节有机整合,突出仪式活动的核心价值和教育主线。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仪式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现在许多效果好的仪式活动都打破了空间限制、走向室外,有效增强了仪式活动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此外,比起定时、定点的典礼仪式,参与者往往更喜欢非强制性的仪式活动。

《纲要》第26条指出:“用好报刊广播影视等大众传媒。”

@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朱惠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同学们每天对手机“爱不释手”,看新闻、看电影、听歌乃至学习都在手机上进行。大众传媒引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深深塑造着我们的价值观,这种引导却往往不被人所注意。如今,网络等新兴媒体呈现出“泛娱乐化”的倾向:娱乐化新闻节目泛滥、电子游戏动漫盛行、低俗网络语言遍布……这种“泛娱乐化”倾向会消磨大学生的政治理想、使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产生偏差甚至扭曲大学生的心理。近几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借助大众娱乐恶搞、消费历史,扰乱社会公众的历史认知。一些人拿英雄人物、红色经典“开涮”,肆意抹黑革命英雄、诋毁革命领袖,以博取人们的关注。

如何破除网络“泛娱乐化”、历史虚无主义等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良影响?我认为,应当积极贯彻落实《纲要》提出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重点把握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场域、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等新兴媒体,把“爱国主义主题融入贯穿媒体融合发展,打通网上网下、版面页面。”首先,政府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大众传媒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各媒体提供依据,让大众传媒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对于传播杜撰、编造不良信息和“恶搞”节目的媒体或个人,追究信息发布者的法律责任,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得到法律保护。其次,优化大众传媒传播信息的审核制度:一方面,国家要完善信息审核制度,控制娱乐节目的数量和提升娱乐节目的质量,从源头上减少不良节目的出现,防止不良信息造成青少年价值观发生扭曲;另一方面,国家对大众传媒信息应采取分级制度,保证青少年接触到的始终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信息。最后,引导大众传媒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在引进国外青少年文化产品时,要态度谨慎,关注国外青少年文化产品中蕴含的价值观与我国主流价值是否有冲突,对于引发青少年价值冲突的国外文化作品要坚决抵制,不予引进和传播。引导大众传媒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提高青少年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抵制“泛娱乐化”带来的不良影响,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纲要》第31条指出:“强化制度和法治保障。”

@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覃鑫渊

《纲要》要求我们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社会治理,就是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社会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通过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社会共识、提升国家认同、增强爱国信仰。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可以善用、活用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让爱国主义蔚然成风。这些制度政策,可以有效凝聚价值共识,推进法治与德治的协同。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相应的地位和功能。社会治理强调法律“硬度”与道德“温度”相协调的治理方式,共同促进社会秩序的规范运行。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入法入规、入德入行,形成共同的法治理念和道德观念。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应该增强社会主体对国家的自觉信仰。社会主体必须担当起爱国主义精神的宣传、传播、教化、引领的使命和责任,自觉引领社会价值取向,提高人们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批判引领能力,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自觉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影响,以社会治理主体价值责任的自觉担当展示社会发展软实力,增强社会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

●教师点评

《纲要》的意义和践行

@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代玉启副教授

《纲要》是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的基本遵循和重要参照。《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对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凝聚爱国主义力量,提高全民族自信心、自强心、自尊心,引导人民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价值指引和现实意义。

《纲要》内涵丰富,学生们谈到的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涵养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注重运用仪式礼仪,用好报刊、广播、影视等大众传媒、强化制度和法治保障等内容,是我们学习《纲要》的重要抓手。在学习认知基础上不断践行《纲要》,才是更好的学习。希望学生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做积极践行《纲要》的模范。

《北京教育》杂志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