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河南师范大学:引入红色文化资源激活思政课

发布时间:2019-12-25 作者:万玉凤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真是太方便了!现在足不出户,在网上就能浏览红旗渠精神展览馆,并且能够边浏览边回答问题,最后给出学习成绩。”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张琳珊说,思政课改革给他们带来了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河南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精品多、区域特色明显,如何发掘红色资源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近年来,河南师范大学以“寓道于业、寓教于策、寓学于做、共同成长”为理念,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本科生培养方案,依托“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中原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探索形成了课堂叙事性教学、平台情景式教学、基地体验式教学、网络延展式教学四者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功能互补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福运教授介绍,为了把“四位一体”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做精神做细做实,学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设立了6项实践教学重点项目,在深刻理论阐释的基础上全面规划、策划、设计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精心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投资建设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仿真实践教学”项目,组织学生开展红旗渠精神口述史整理与发掘,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扩大了教师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性。

小故事大主题、语言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课堂叙事性教学的鲜明特征。“红旗渠工程与群众自觉”“南水北调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焦裕禄精神与党的工作作风”……通过深刻挖掘、整合“红色故事”所蕴含的教育主题,河南师范大学不断强化课堂教学的叙事性,同时,通过聘请一批新乡先进群体精神代表人物,担任河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让他们走进大学生课堂现身说法。

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内容特点,把与红色文化相关的人物、故事、事件、调研报告、采访内容等,做成案例或改编成不同艺术形式,平台情景式教学借助集开发、移植、整合、展演、制作与一体的多功能实践教学平台,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历史场景再现”“舞台模拟” “虚拟实践”等形式,分享自己在红色基地的亲身体验,通过同辈群体的演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感染力。

红旗渠干部学院、史来贺书记所在的七里营刘庄、“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好榜样”吴金印所在的唐庄,“太行赤子”张荣锁所在的辉县上八里回龙村……10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都留下了河师大学生的足迹,基地体验式教学组织学生代表参观考察、调研访谈或劳模授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感受历史,亲自了解和感悟先进事迹,了解红色历史遗存,追寻革命先辈足迹,更直观、更生动地去感受历史的悲壮与现代化建设的自豪,激发他们的奋斗激情。

“以前也去过红旗渠等一些红色旅游景点,但是从来没有像这次那样,带着问题和思考现场上课,在学校和红旗渠干部学院老师的引导下,把红旗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把教材内容与红色文化资源联系起来,这种上课方式让人耳目一新。”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5级学生王婧燚谈起基地学习,印象深刻。

网络延展式教学也是“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河南师范大学以共享性学习资源建设为基础,网络平台建设为突破口,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通过配置、连接、调节和使用虚拟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实验,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设计和开发,组织特定的网络延展式教学体验活动,整合视频、音频、图片动态信息资料等资源,及时获取具有代表性、前沿性的信息资源,提高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延续。学生可以通过操控计算机、手机以实时互动的方式,在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的图形、动画、三维场景构造的虚拟环境中感受历史,体验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

马福运表示,河南师范大学依托“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理念,申报成立“全国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先后完成了全国100多所高校2000名教师的研修任务,全院教师每年暑期到全国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研修,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和水平,让学生“深度理解、情感接受、内化于心”。(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万玉凤)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