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中南大学教授:疫情面前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20-01-31 作者:阳锡叶 王建湘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的疫情面前,公众的心理健康同样受到某种威胁和影响。我国知名公共精神卫生专家、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肖水源教授,站在公共卫生专家的立场,为我们提供了几条保持心理健康的建议。

1.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和传播期间,大家关心、关注疫情,对疫情发展感到焦虑、害怕、甚至恐惧。这些心理活动来源于对自身和亲人安全的关心,以及对事态发展的可能性无法判断,或者不能相信自己的判断。只要不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属于正常心理反应。

2.在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有关疫情发生、发展和防控措施的信息是海量的,无论从哪里来的信息,很多都自带疑点和漏洞,有些直接就是谣言和错误信息。因此,要积极提高自己的信息甄别、质疑和批判能力。如果缺乏这种能力,则建议将注意力放在权威信息上,不要过多地浏览多途径信息,降低自己的不确定体验。

3.面对疫情,应谨慎而不恐惧。谨慎,在于采取专家推荐的个人防控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尽量不去公共场所、尽量减少聚会、注意休息、保障充足的睡眠、适当锻炼等;不恐惧,则是在谨慎的基础上,不要过于紧张。毕竟,对于多数人而言,被感染的概率较低;即使感染了,多数案例也是轻症,更重要的是,恐惧不能保护自己不被感染。

4.减少聚会和去公共场所、呆在家里甚至被隔离,时间长了不免会很烦闷。学习、工作和生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应认识到这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必要措施,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建议及时调整心态,利用便利的互联网,多与亲友交流,居家锻炼和进行适当的文化娱乐活动。

5.如果出现了感冒或流感样症状,首先可看看这些症状在多大程度上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似。冬天本来就是感冒和流感的高发季节,因此发热、疲乏和上呼吸道症状不一定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然后,仔细考虑是否有和疫区人员(或疑似病例)接触的经历。如果症状较重,特别是有肺部症状(如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或者确定接触过疫区人员,则应及时到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接受诊断和治疗。如果医疗机构认为属于普通感冒或流感,就不要再怀疑自己属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6.如果被权威的医疗机构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严格遵守医院提出的隔离措施,以乐观的心态,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对于可能的感染源,不要随便指责,毕竟别人不是有意传给你;如果别人因为你而感染,也不要过度自责。

7.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对亲人、朋友和社会上其他人出现的情况,包括心理问题,要多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接纳,提供适当的帮助。建设性地帮助别人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不轻率地对别人的观点、态度提出批判性意见。

8.这么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总会有一些人出现过度焦虑、害怕、恐惧情绪。也有一些人会出现强迫症状,如非理性地怀疑自己被感染,或者采取一些明知不必要的防控措施。如果你的亲人中有这种情况,应建议他们接受心理咨询;如果这些症状严重地影响了生活和工作,建议其到有资质的精神卫生机构就诊,必要时接受药物治疗,包括抗焦虑和帮助睡眠的药物治疗。(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王建湘 整理)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