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强化教育扶贫在消除多维贫困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0-04-25 作者:蔡文伯 来源:中国民族教育

收入固然是判断贫困与否不可忽略的因素,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聚焦教育、健康、生活、权利、能源等社会的、自然的、物质的、精神的生产与生活资料方面的贫困,将贫困的内涵从收入高低转移到与人们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即多维贫困。

从字面含义来看,多维贫困即多个维度的贫困问题。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的现阶段,民族地区的多维贫困问题备受关注。残疾大病、水源不足、儿童失学等众多可能导致正常生活被剥夺的人为和自然因素都会诱发贫困,自然条件差异又使贫困的表现形式具有地域特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在消除贫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有关教育扶贫的讨论有两种主流看法——“扶教育之贫”与“依教育扶贫”。“扶教育之贫”将教育作为扶贫对象,强调贫困地区在教育资源、人口素质等方面存在缺失,主张对贫困地区在教育领域给予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以达到改善教育发展环境并提高个体文化素质的目的“。依教育扶贫”将教育作为扶贫的工具或手段,即通过增强教育资源储备、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劳动力技能与文化素质等措施达到消除贫困的目的。我们在讨论教育的扶贫功效时,更加强调“依教育扶贫”。这就需要将教育扶贫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发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性作用。民族地区中小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师资问题却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总量不足、结构比例失调、质量偏低等成为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也制约着教育扶贫功效的发挥。

关注民族地区的多维贫困问题,需要对教育在扶贫中的积极作用有更清晰的认识,将教育在启智育人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到新的高度。在未来的贫困治理中,至少要了解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在以下几方面的扶贫作用:(1)不断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普及基础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返回课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享受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在保证适龄儿童入学率的前提下,要尽最大努力缩小教育差距,让民族地区学生能够享有同质的基础教育教学,为他们日后的职业选择与人生规划提供相对平等的教育机会与社会平台,以资源优化促进教育均衡,以教育均衡促进文化脱贫。(2)鼓励中青年劳动力接受继续教育。在深度贫困民族地区调研中发现,往往有超过半数的中青年劳动力没有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甚至有一部分上完小学后就步入社会。低层次的就业结构严重削弱了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对民族地区中青年群体(尤其是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尤为重要,既能在短时间内改变民族地区的劳动力供给结构,又有利于提升民族地区群众的经济收入水平,为后续的扶贫工作打下一定的经济基础。(3)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民族地区贫困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个重要原因是语言文化所导致的差异。让少数民族群众在传承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同时基本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是实现民族之间信息、文化、技术交流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认识、了解、学习先进思想的重要窗口。民族地区的稳定脱贫需要打破长期以来的语言交流屏障,寻求一条有利于个体发展的思维通道,实现以语言互通促进文化融合、以文化融合促进思想脱贫。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