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葛道凯代表:高校科研评价应按学科门类特点,建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规范

发布时间:2020-05-25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 5月25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通过视频连线,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就教育“五唯”治理如何破题进行交流。

在回答怎样施行科学的科研评价制度的问题时,葛道凯表示,不同科研工作有其不同发展规律,所以在高校科研评价中,应按学科门类特点,建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规范。科研评价又是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准,只有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对科研分类评价有正确导向,才能促进人才分类评价改革。

葛道凯介绍,在科研评价改革方面,江苏近年来修订了《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管理办法》,支持一线教师作为带头人申报创新团队,明确团队带头人应为本省高校科研教学第一线的全职人员。在基础研究项目、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高校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评价中,江苏以综合绩效和开放共享为重点,强化科教协同,注重成果转化、技术服务、资源开放共享和科学普及。与此同时,建立与评价结果挂钩的动态管理机制,坚持优胜劣汰、有进有出、实现良性循环。评价突出成果的贡献度,侧重原始创新和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侧重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此外,江苏特别对参评的论文、成果数量作限制性规定,项目代表性论文数量一般不超过5篇、团队及实验室代表性论文一般不超过10篇。

为了让科研评价更好地促进人才分类评价,江苏建立了导向明确、客观公正、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分类评价标准和开放多元的评价方法,推行代表作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及影响。一是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类研究重点评价新发现、新原理、新方法和新规律的重大原创性和科学价值、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关键科学问题的效能、支撑技术和产品开发的效果,以国际国内同行评议为主;二是技术和产品开发类研究重点评价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关键部件等的创新性、成熟度、稳定性、可靠性,突出成果转化应用情况及其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问题中发挥的作用;三是应用示范类研究的绩效评价以规模化应用、行业内推广为导向,重点评价集成性、先进性、经济适用性、辐射带动作用及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更多采取应用推广相关方评价和市场评价方式。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