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育新小学因地制宜建立育心共同体,致力于医体融合,搭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通过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推动破解学生成长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绘制一张优势资源地图
育新小学周边社会资源结构多元,有医疗卫生机构、高校、中学等单位,如湖南省儿童医院、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市雅礼中学等;有体育场馆、图书馆等校外活动场所,如长沙贺龙体育馆、枫树山社区、前沿交叉学院体育馆等;有心理学专家、心理咨询师、“红枫妈妈”志愿者团队等。
学校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绘制成“优势资源地图”,构建起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系统及学生心理健康支持网、防护网。围绕学生在校内外学习生活的时间轴和空间场,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心理支持。
学校在协同育人机制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针对新问题和突出问题,列出服务需求清单,对接资源,制定机制,明确职责,规范流程。如从2020年开始,学校全面开展心理普查,与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签订《心理服务医教协作项目书》,与社区联合开展“红枫心动力”项目,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
开发一套量体裁衣的课程
学校充分利用周边特色资源,搭建平台,量体裁衣开发了一套体育与心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在理论课程方面,邀请心理医生、专家进学校,针对教职工开展常见的儿童精神症状辨识、青春期心理困扰等专题讲座与实操技巧课程,增强教师对心理问题的辨识与评估能力。
在实践课程方面,请心理教师进医院,开展“当一天心理医生”活动,与医院心理科的医生们一起查房、讨论、组织团辅、做个体咨询等。
同时定期开展主题学习,如举办家庭教育主题讲座、研讨会、沙龙,精选专家,确保内容能够覆盖家庭教育的多个维度与热点难点问题,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
在动态课程方面,以入户家访、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课程入家庭活动。利用枫树山社区“红枫心动力”项目,鼓励家长转换身份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者团队,参与为特殊儿童送温暖等活动。
在特色课程方面,注重学生和家长的心理成长。“育林家”学堂借助家长及社会资源,利用体育馆、高校图书馆、社区活动中心等开展特色活动。如“家长进课堂”项目、“成长典礼”项目等,在学生各个成长节点开展有仪式感的活动,并邀请家长参与。
学校还借助高校心理教育专业力量,优化课程设置,在各年级有计划、分年段、有步骤地推进心育常规课程,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养。协同社区、医院、高校以融合为理念,将“拥抱新学期”“心灵治愈四格漫画”“心理游园会”等活动与周会、班会、学科教学相结合,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心育课程的受益者。
获得一份看得见的成果
在不懈努力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心理课程学生参与率达到100%,心理问题干预有效率超过80%。心理普查结果显示,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下降。
教师的心育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学校以“融合”为理念,跨学科、跨学校、跨区域开设的“心育+语文”“心育+劳动”“心育+思政”等教学融合课例,有万余名师生参与。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协同育人模式推广到全区100余所中小学校,形成区域推进的整体效应,由学校、医院、社区等联合打造的网络心育课程累计点击量超过百万人次,形成了一定的辐射效应及可推广、可复制的心育模式。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育新小学)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10日 第0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