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以“改革”破题,推动优质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

城乡学校“软硬实力”同步升级

发布时间:2020-11-24 作者:尹晓军 叶祥元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南园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办学条件差、师资薄弱,曾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区直学校的“短板”。近年来,凉州区先后投入2亿多元,南园小学“摇身一变”成为新的九年制学校——南园学校,并加盟武威第十中学教育集团,“软硬实力”同步更新升级。如今,学校内涵建设有声有色,教育质量不断攀升,成为了当地社区老百姓信得过的教育新品牌。

作为甘肃省的人口大区、教育大区。近年来,凉州区坚持把教育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群众满意度的重要抓手,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破题,不断加快城市核心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和新城区延伸覆盖,使优质教育资源布局趋于均衡、班额分布达到平衡,学校内涵式发展更具特色,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了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扩大学位供给

拿出黄金地块办教育

凉州区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是该省人口最多的县区,总人口达103.5万人。近些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城镇人口达49.95万人,现有学校难以满足适龄儿童入学需求。此外,由于城乡间、校际间教育教学质量的“反差”,“有的学校挤破头、有的学校无人上”。

现实逼着凉州区委、区政府下定决心,要下大力气办教育,但同时困难也摆在眼前。凉州区2018年10月实现脱贫“摘帽”,但在2017年时,全区财政税收收入仅7.16亿元。“宁可我们过紧日子,也要千方百计优先保证教育投入,要拿出黄金地块来办教育,努力做到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用地只增不减。”武威市委常委、凉州区委书记鞠毅告诉记者。

始建于1973年的武威六中,是甘肃省较早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原有校区狭小拥挤,不适宜扩建。为此,凉州区委、区政府把目光投向了新城区的黄金地块。今年秋季,投资近7亿元、占地338.5亩的武威六中教育集团正式“落户”新城区,教育集团囊括原武威六中和新建的初级中学——武威二十六中,一下子新增2100个学位,这样大手笔的教育投入在当地成为“美谈”。

据统计,2018年以来,该区共划拨城区教育用地16宗868.3亩,累计投入资金13.96亿元,在城区新建学校15所,新增学位13440个。目前,城区中小学和幼儿园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运动场地不达标和“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借助“全面改薄”等项目,所有农村中小学食堂、操场、旱厕等改造升级,薄弱校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促进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紧抓队伍建设

打造教育人才“磁场”

皇台九年制学校也是一所新改扩建的学校。但相较于城区其他学校,当时该校教师组成颇为“复杂”:既有原皇台小学的教师,又有从农村学校选调来的老师,教师队伍“一盘散沙”,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2018年8月,凉州区任命“武威市名校长”、原武威二十三中校长赵金山掌舵该校,他坚持抓教学质量和构建学校核心文化并重,充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推动了学校全方位发展。短短两年时间,皇台九年制学校从一所新学校蝶变成当地“名校”,在校学生达到2570多人。

教育优质均衡的关键是“软件”,教师队伍是重中之重。为此,凉州区紧紧牵住教师队伍这个‘牛鼻子’,坚持“输血”“造血”并重,通过外引内培、交流轮岗、联片教研等“一揽子”举措,盘活教师队伍。同时,引导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校长充实到新建学校和农村学校,迅速提升办学水平。

据统计,2019年以来,该区先后调整配备学校领导干部353名,通过引进、招录、招聘等方式补充教师304名,区级以上培训教师2.9万人次,交流轮岗教师校长650人。同时,对工作满30年、20年的乡村教师分别评审高级、中级职称,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高到平均每人每月400元以上,越来越多能力强、学历高的年轻教师在乡村学校扎下了根。

此外,凉州区不断释放人事改革红利,将包括农村小学校长在内的所有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权限下放到学校,激发基层学校办学活力。在此基础上,大规模开展联片教研,打造教育发展共同体,同时成立覆盖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的名师工作室,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凉州区共有近300名教师获得陇原名师、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甘肃省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有近700名教师在全国、全省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有872项课题被立项为省级课题,391项课题通过省级鉴定,在全省各县区名列前茅。

树立特色品牌

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四年前,武威新城区第一小学刚建成时,仅有28名教师和603名学生。在凉州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该校大胆创新办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高度融合,着力打造智慧型、开放型的品牌学校。现如今,学校各项工作跃居“云端”,并借助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乐云”等平台,不断整合信息优化教学,提升教科研水平,构建“智慧课堂”,优质资源和创新应用惠及到了每一位师生……

该校校长蓝聚林介绍,“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几年,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学校先后有7节课获部级优课、32节课获省级优课、52节课获市级优课、117节课获区级优课,这一成绩在全区学校中遥遥领先。

近年来,凉州区以构建特色教育品牌为目标,以挖掘学校资源为依托, 以校本课程开发为支撑,着力打造一批教育理念先进、管理模式科学、教师素质优良、学生全面发展的国家和省市区级特色学校,书法、绘画、民乐、舞蹈、剪纸、经典阅读等,都已成为各中小学的校本课程,进而成为各校的办学特色。

截至目前,全区有262所中小学被评为省级、市级示范学校,绝大部分学校形成了“学生有特长、教师有发展、学校有特色”和“校校有品牌,校校有特色”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学校内涵式发展。

“近年来,我们通过特色学校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教师交流等方式,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城乡学生共享有质量有品质、百花齐放的多元教育格局与教育生态正在释放着活力,教育已成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引擎。”凉州区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发寿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尹晓军 特约通讯员 叶祥元)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