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民族主义思潮的理性应对

发布时间:2021-04-19 作者:朱朝铃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社会各界人士全面支持下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面对疫情大考,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强化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意识,警惕激进民族主义思潮,调适民族主义情绪,深入推进疫情防控工作,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力量。

抗疫中的中华民族认同

中华民族认同是56个民族自发生成的团结一致、休戚与共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包含族属、族体和国家的精神性归属和实践性选择。14亿人民共同抗疫,已经成为发扬中华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强的集体战斗,所取得的物质、精神成果有助于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抗疫中增强全国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抗疫所取得的成效,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经受住了实践检验。中华民族通过共同抗击疫情,构建起庄重肃穆的民族国家蓝图,巩固了全体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民族意识,增强了全国人民的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

抗疫中提升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抗疫伊始,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科研专家和医护人员快速精准地应对疫情,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支援下,进行成效卓著的疫情阻击战,提升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科学家、医疗防护工作者以及基层工作人员临危不惧、主动作为,在疫情预警、防护救治、医药研发等方面表现出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所体现的科研精神、医者仁爱和人道主义精神,极大地强化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认同感。

抗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阐释。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世界,世界各国人民已然跨越地域阻隔,成为普遍联系、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政府和全国人民深刻认识到新冠病毒是需要联手世界各国人民一同战斗的全人类公敌。中国不仅在疫情防控中为世界安全作出贡献,而且在恢复全球经济、稳定全球产业链、降低全球经济损失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显示出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同气连枝的共同体理念。此次抗疫,以一种更加急迫和直接的方式让世界各国深刻意识到,人类安危相依、唇亡齿寒的生存逻辑,团结合作才是全人类最强有力的武器。人类社会亟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视世界各国客观存在的制度、文明、意识形态等差异。谋求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利益,成为各国战胜疫情的指路灯和最终选择。

抗疫中民族主义思潮升温及其原因

在中华民族逐步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民族主义思潮的体现是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但民族主义情绪被恶意煽动,便有可能会造成社会动荡,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因此,需要正确引导民族主义思潮,将民众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落实到疫情防控中。

舆论引导不充分诱发民族主义思潮升温。随着爱国主义和“两个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人民愈发重视自我参与国家建设的机会,尤其是在网络空间场域,人民渴望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建言献策。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民众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搜索疫情信息,有关疫情防控的进展情况、防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后续解决方案受到大家的重点关注。部分民众因认知水平不足和思辨分析能力欠缺,长期处于焦虑、恐慌情绪中,由此产生的非理性认知导致民族主义情绪升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华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认同,成为影响疫情防控效率的负面因素。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多方力量,及时进行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

治理体系不完善加剧民族主义思潮升温。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治理不仅需要党中央集中统一指挥、调度全国资源,还需要地方各部门高效落实、配合工作,甚至需要社区、村落每一位人员的主动参与。在各方面的调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部分民众不能理性面对疫情,出现扰乱防疫工作的过激行为,这些思想、行为加剧疫情防控难度,加剧民族主义思潮升温。

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推动民族主义思潮升温。随着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愈发提高,尤其是中国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对世界作出重大贡献,引发部分西方国家的敌意。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反复开会呼吁全球联合共同抗疫,但实际上部分西方国家仇华反华情绪蔓延,而这必然激发民众爱国热情,特别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不断凝聚的爱国主义情绪感染下,对阻碍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行为极为敏感,再加之由境外势力支持的“港独”“台独”在疫情防控中的种种负面新闻报道,成为助推国内民族主义思潮升温的重要因素。

抗疫中民族主义思潮升温的应对策略

民族主义思潮的再次升温,其激进化表现可能会撕裂社会共识,消解疫情防控中主流意识形态。因而,警惕极端化民族主义情绪带来的社会风险,探寻疫情防控中民族主义思潮升温应对策略,进而对民族主义思潮加以引导和规范。

充分调动多方力量,加强舆论引导工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社会热点事件时,主流媒体应立足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积极做好价值引领,营造健康开放的网络舆论空间,呼吁民众进行理性和谐的情绪表达。对内积极宣传党中央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决策部署,充分报道抗疫措施成效,澄清不实谣言,倡导民众理性表达,缓解激进的民族主义情绪,同时,保护民众的爱国热情。对外既要同损害中华民族声誉、国家利益的诬蔑性言论进行斗争批判,又要利用社交平台传递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抗疫精神,努力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塑造好大国形象。强化社交平台审核机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社交平台更应强化内容监督审核,尤其要加强激进民族主义言论审核,他们通过发布疫情虚假消息,加剧恐慌、焦虑的情绪和行为,将民众爱国热情引向错误方向,从而阻碍全国范围内防疫工作的推进,不利于社会稳定。基于此,社交平台强化审核机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主旋律占领舆论制高点就显得尤为关键。提升民众科学认知能力。民众需要提升认知能力和思辨意识,科学合理看待疫情防控中出现的民族主义思潮升温现象,充分认识民族主义思潮的两面性,警惕其激进、破坏性一面,身体力行地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国家发展、延续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精神气质。中华民族以其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在与新冠肺炎疫情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在于坚定民族精神方向。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为坚定民族精神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导。凝聚民族精神共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凝聚民族共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坚强保障。构筑民族精神家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唤醒民族历史记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充实民族精神内容,在知行合一中弘扬民族精神。此次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无形中开展了一场诚挚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这必将催生更加理性的民族主义,成为推动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理性看待国际关系,塑造良好大国形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遇到的灾难冷眼旁观,丝毫不顾大国责任与义务,对中国人民落井下石,其行为和态度与中国人民期望的友好合作的国际关系南辕北辙。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理性认识国际关系,冷静看待西方部分国家“排华”行为,避免引起我国人民和他国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面对西方国家的炒作造谣,由政府部门、新闻媒体、普通民众等共同参与,用实际行动、真实数据、现场记录等方式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在抗击疫情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邀请外国医学专家参与疫情防控和派遣国内医护人员前往国际抗疫战场,有力地回应了外界质疑。在国内民族主义思潮的语境中,中国秉持开放、包容、平等的态度同国际社会交往,始终保持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及世界力量共同抗疫,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朱朝铃,单位: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1年第4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